像世界杯这样的体育赛事,赛前的各种预测,包括从冠亚军的归属到各场比赛的胜负,已经成为赛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比如,15日当天哥伦比亚对希腊,乌拉圭对哥斯达黎加,英国对意大利,日本对科特迪瓦的四场比赛,赛前预测就很热闹。
不过很可惜,就上述四场比赛的预测而论,除了哥伦比亚挟半个东道主之优势击败风光不再的希腊之外,其他三场比赛结果与事前预测结果大相径庭。先前被认为“毫无取胜希望”的弱旅哥斯达黎加,面对老牌强队乌拉圭,赢的酣畅淋漓。精英尽出的日本队原来被视为小组第一的有力竞争者,先拿某个非洲队开刀不在话下。没想到,让科特迪瓦人逆转获胜。同样,赛前被认为平局的英意之战,以意大利人的小胜让预测专家们很没面子。
体育赛事的预测方法五花八门。有所谓“专业派”,擅长技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各队的胜率、球员身高体重、技术特点、风格流派等等如数家珍。有所谓“考证派”,拿手的本事是熟知各队的历史,不管是以往战绩,还是球队教练队员的出身来路、职业经历、门派传承,钩沉索引无所不知。更有一路“八卦派”,说起球队之间的恩怨情仇,哪个球星的风流韵事,谁和谁训练时发生争吵,谁和谁赛前夜不归宿等等,了如指掌,仿佛身临其境。这么多高人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地去分析预测,让球迷们不信都不成。
既然如此,为什么专家预测的成功率不高,而且每每成为比赛的笑料呢?一句话,体验比赛的不可知、不可控因素太多。在双方水平基本接近,规则公平的前提下,球队的训练状态,球员的临场发挥,是否刮风下雨,有没有裁判失误,甚至球场上的一个小坑一块凸起的草皮,都可能给比赛造成影响,并最终导致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以日本对科特迪瓦的那场比赛为例:赛前,预测专家们分析,日本队以亚洲第一的身份出线,队内主力都在欧洲顶级联赛中效力,人员齐整,战术先进。而科队出线磕磕绊绊,球队青黄不接,有名的球星德罗巴已经廉颇老矣。两下比较,结果不问可知,只是日本队赢多赢少而已。因此,日本人赛前放出豪言,“打进前八,力争冠军”,根本没把对手放在眼里。但吹牛不能当进球,爱说狂话的另一面,也许是心里没底。果然,在率先进球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日本的球员们有点儿不会踢了。而当下半场德罗巴换上后,不知道是不是面对“魔兽”犯了遇强即怂的老毛病,日本队的阵脚开始混乱,几分钟之内让科特迪瓦人连进两球。我们现在没必要去讨论日本人该不该输,或者总结其输球的原因。我们只需知道,那些赛前预测无论听上去多么有根有据,比赛没有结束之前,结果皆不可料。
其实,不仅是世界杯的预测常常不靠谱,其他许多事情也同样如此。前两天看一些文章分析国内经济下半年的走势,说什么的都有。乐观预测者,似乎认为天下太平,可以高枕无忧。悲观的看法有的很吓人,说赶紧留足现金的,说“滞胀”即将到来的,甚至说经济“可能崩溃”的,不免让人心有戚戚焉。对此,我就如同听世界杯预测——假如我对相关背景仅有一知半解,别人说什么我可以听一听,做参考;如果我确实了解更多情况,我将一方面得出自己的判断,一方面等着看结果。事实上,作为一门科学的“预测学”,不能不研究“混沌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应该相信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比如一场激烈的比赛或一段庞大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充满变数,某个细节的出现,都有可能对结果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话题拉回到世界杯。比赛才刚刚开始,预测还在继续。只要大家抱着一种轻松娱乐的心态,就像前些年看章鱼保罗,本届杯赛看巴西海龟那样,别太紧张,别太较真,乐呵乐呵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