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 微博直播页截图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王捷)“我是怒江土生土长的傈僳族法官,能够用己所学服务乡里,是我人生最大的价值,也是让我感到最幸福的事。”4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 微博直播云南怒江州福贡县人民法院副院长邓兴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实况,揭秘邓兴法官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最高人民法院于今年3月31日启动“法官时间去哪儿了”微直播活动,通过@最高人民法院 微博记录基层一线法官一天的生活状态、工作情况、司法作风,勾勒其工作生活全貌。
微直播地址:http://t.people.com.cn/mliveV3.action?code=zgf417
微直播实录: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清晨6点15分,清幽的月亮还挂在高黎贡山的一角,静静的怒江上,弥漫着乳白色的浓雾。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人民法院法官邓兴悄悄起了床,简单的洗漱后,开始做早餐。早餐很简单,是冰箱里的速冻饺子。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6点35分,热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邓兴和妻子陪着儿子吃早餐。“今天有两个案子要去一趟鹿马登乡布拉底村”。“注意安全!”妻子叮嘱道。家人早已习惯邓兴下乡办案,这位1976年出生的傈僳族法官,现在已是福贡法院的副院长。他常年工作在审判一线,是近年来该院办案最多的法官。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7点,晨风中,邓兴在县城福贡新大桥路边开始锻炼。早晨锻炼身体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县城很小,沿江而建。这条不宽的小路,已经是当地难得的锻炼场所。邓兴所在的福贡县,遍布高山峡谷,汹涌的怒江纵贯全境,人口10万人。这里有着“石月亮之乡”、“傈僳族故乡”的美誉。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7点50分,邓兴来到福贡县人民法院。一口气跑上四楼的办公室,打扫完卫生,换上法官制服,邓兴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9点06分,由于部分案件事实认定存在争议,承办法官和邓兴一起讨论。经过分析,大家认为案件需要进一步核查,再作决定。同事都说,邓兴有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但凡有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无论是民事、商事、行政还是刑事案件,院里都会安排他参与审判。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9点40分,忙碌的邓兴正准备喝口水,匹河法庭负责人李荣华推门进来。匹河法庭是福贡法院的两个派出法庭之一,法庭到县城有一个小时车程。李荣华汇报的两个案件,一件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一件是同居关系析产、子女抚养纠纷。案件怎样处理、法律怎样适用,两位法官开始分析。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福贡县人民法院下辖两个人民法庭。由于院内人员编制少,不能保证每个部门都有足够的审判人员配置。因此,院党组通过对院内审判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对基层法庭以大民事的方式进行布局。即以院内的民事审判庭为中心,以两个基层法庭为依托,开展巡回审判,全面审理各类民事案件。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10点16分,福贡县农业银行的行长助理李倩来找邓兴咨询涉及不良贷款追索的法律问题。由于福贡地处偏远,专业法律人士缺乏,邓兴有着丰富的民商事审判经验,很多单位都喜欢来法院向他请教相关的法律规定。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 10点45分,送走了银行的同志,邓兴对该院其他法官已经审结的案件进行质量评查。近年来,为提高案件质量,福贡法院实行案件定期评查机制,由院内的法官成立案件质量评查组,每个季度进行交叉评查,邓兴是工作组成员。“案件质量是法院的生命线,我们必须严格要求。”邓兴说。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 11点30分,书记员欧丽兰来汇报下午巡回办案的准备情况。邓兴交待书记员,带好卷宗,下午先到鹿马登乡派出所了解案件相关情况,再到布拉底村委会走访相关证人。已经通知两个案件的原、被告今天在村子里等候,邓兴准备就地办案,做好案件的调查、调解工作。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 11点50分,邓兴和同事们一起来到食堂。因为有些法官下乡巡回审判还没有回来,食堂里吃饭的只有几个人,显得有些空荡。大家坐到一个桌子上,一荤两素一汤,是法官们的午餐,邓兴和同事们有说有笑,这是他一天中难得的轻松时刻。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 12点23分,福贡街头,已有夏日的炎热。邓兴不但是当地闻名的好法官,也是人人皆知的孝子。他放下碗筷走出食堂,直奔法院旁边的药店里买了一盒云南白药,又在附近的糕点店买了母亲爱吃的糕点。因为,他63岁的母亲前些天在喂猪时不慎摔倒受伤,他办完案件要回家看看生病的母亲。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12点42分,装好卷宗,准备好物品。越野车在狭窄的道路上颠簸前行,邓兴和怒族法官李树美、傈僳族书记员欧丽兰、人民陪审员付叶博、法警李云华,一行五人,前往福贡县鹿马登乡办案。福贡境内居住着傈僳、怒等20个少数民族,在这里,掌握少数民族语言,也是法官办案的重要技能。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13点25分,鹿马登边防派出所建在鹿马登乡街口,邓兴等人到达派出所了解相关情况,之后便又马不停蹄地出发前往布拉底村。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每收到一个案件,邓兴都要对案件进行认真分析,认为案情简单,当事人争议不大,就到案发地或者当事人住所地进行巡回审理,上门为当事人服务。由于大多数自然村依然不通公路,跋山涉水、溜索过江一度是怒江法官的必备功课,在高山峻岭间攀爬行走也是法官巡回审判中的家常便饭。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14点05分,布拉底村,果实累累的枇杷树下,绿绿的菜地边,简陋的几条凳子,就是法庭办案地点。肆意奔跑的几只小鸡,几声狗叫,成为这个临时办案点的别样风景。两个案件的原、被告双方也来到现场,听说法官们来巡回办案,村民们和当地司法所干部赶来旁听。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今天的两个案件,一件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纠纷案,法院在4月8日进行了一次审理,因相关证据需要进一步核实,法庭延期审理。第二件案件是与第一件相关联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考虑到这两个案件的关联性,邓兴将两个案件合并一起做工作。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14点24分,因为双方当事人都是傈僳族,邓兴用傈僳语调查,实地查看后,开始做调解工作。走过来,走过去。说说原告,劝劝被告,邓兴不慢不紧,情理并用。平常有些沉默寡言、有点内向的邓兴,此时善解人意,娓娓道来。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面对当事人,邓兴说:“奴汪阿直提黑苏!”(傈僳语:都是一家人嘛! )在调解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纠纷时,邓兴说:“啊知僳里听抗僳,噢傈依嘛迟。”(傈僳语:大家乡里乡亲的,何必呢?)在这里,法官不仅要对法律法规熟悉,还要了解掌握本地民俗和语言,才能办案。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 15点26分,听着邓兴的话,原告和被告脸上的表情开始有了变化,旁听的群众也频频点头。在邓兴法官合情合理的调解以及旁听村民们大声相劝下,经过一个小时,此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被告同意对损坏的房屋进行修补,原告表示愿意撤诉。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一场亲人间的纠纷终于解决,邓兴长长地松了口气,围观的村民们也向邓兴翘起了大拇指。旁听的司法所干部说“邓兴就是有一套,每次旁听他办案,都有很大的收获。”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边防派出所的同志告诉我们,在怒江,由于经济贫困,再加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交织,几片瓦,一只鸡,都可能会引发家族之间的矛盾。所以,即使是标的再小的案件,都关系重大。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 16点05分,第一个案件圆满解决。终于,邓兴和法官们可以利用中途时间短暂休息了,不过,他们也并没有闲着,还在商量着第二个案件的处理办法。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 16点20分,邓兴开始着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纠纷进行调解,考虑到案件双方当事人的情绪问题,他采取了“背靠背”的调解方式。曾参与处理过此事的边防派出所同志也应邀加入了调解行列。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17点29分,又是一个多小时过去,天竟下起了大雨。双方当事人表示,感谢法院主持调解,我们会考虑法院提出的方案。第二个案件虽然没有最终调解,但邓兴说,在很多案件中,当事人的情感需要时间缓冲,要找好切入点,否则会欲速不达。这个案件下次调解成功还是很有希望的。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18点15分,已过了下班时间,大雨停了下来。告别乡亲们,邓兴和同事们开始返程。办案地方距县城还有约一小时的路程。邓兴让同事把自己放在回家的路边,他要回家看望母亲。邓兴,一个平凡的傈僳族法官,他用对法律的执着坚守和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边疆老百姓的信任和爱戴。
#邓兴法官 时间去哪儿了#这就是云南怒江州福贡县人民法院法官邓兴的一天。邓兴说:“我是怒江土生土长的傈僳族法官,能够用己所学服务乡里,是我人生最大的价值,也是让我感到最幸福的事。”在当地22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邓兴赢得了老百姓这样的赞誉:“人民法官阿克几!(傈僳语:好,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