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微博>>微博访谈

“打车软件带来什么?”系列微访谈之二

刘兴亮:打车软件“烧钱”真相 微信和支付宝不是活雷锋

2014年02月24日15:08    来源:人民微博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2月24日电(人民网 李娜)打车软件战火越烧越旺,打车软件企业、出租车司机、专家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参与到这一“打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大事中来。这战火会烧到何时,谁也不能给出确切答案。不过,业内专家、DCCI互联网研究院刘兴亮(微博)院长却明确指出烧钱背后真相:微信和支付宝不是活雷锋!进入访谈页面

“遭遇打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大事”

     “30元的打车费我竟然只付了4元!”刘兴亮没想到,这事真的发生在他身上。原来,近日一次打车,他先用嘀嘀打车叫了辆出租车。上车后,的哥让他用快的又叫了一遍。下车时,30元的打车费的哥给他拆分成两部分,在嘀嘀里用微信支付了16元,减免了15元;在快的里用支付宝支付了14元,减免了11元。这样,这次打车他仅仅只付了4元。“天哪!我伙呆!”刘兴亮不禁在遭遇此奇事之后开始在微博里卖萌。

    刘兴亮说,他平时打车并不多,以前只用过嘀嘀打车,两家开始激烈竞争后,把快的也装上了。最近由于新车换旧车,有近两周的空档期,所以天天打车。“可以说我天天打车的这十几天,正好赶上了打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大事。打车软件,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我大多数都是在家里或办公室叫好车才下去,很从容。”

    对互联网行业有着多年研究的刘兴亮认为,打车软件是个新事物,近两年兴起。兴起的一大原因就是有需求。“互联网的一个最大作用,就是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性,让信息的上下游更好的对接。以前,司机在街上扫活找不到活,乘客在路边招手等不到车,这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打车软件的出发点,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微信和支付宝也不是活雷锋”

    不过,打车软件这么火,也许刘兴亮刚开始也不知道!

    打车软件这样“烧钱”之后,会不会找不到盈利模式?刘兴亮认为,这种担心是对的。他认为目前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确实不清晰,近期也很难清晰。他分析,如今主要火爆的是嘀嘀和快的这两款打车软。“很多人都是直奔补贴而去。”刘兴亮说,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表面上嘀嘀和快的在竞争,实际上是其背后的微信和支付宝在竞争。司机和乘客收到的补贴费用,实际上并不是嘀嘀和快的给的,而是微信和支付宝给的。目前,烧的是投资人的钱,更多的是背后合作伙伴的钱。表面上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实际上是移动支付的烧钱大战。

    “微信和支付宝当然也不是活雷锋,他们是为了抢夺移动支付的用户,让大家绑定银行卡。”刘兴亮一语道破了表面背后的真相。他解释,互联网产品向来的规则都是先培育用户,然后再慢慢琢磨盈利模式。到目前为止,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历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有了用户,有了忠实的用户,就有了一切。”

    “这是双方受益的事而不是两败俱伤,商家不会傻乎乎的乱砸钱,他们都是有目的的。”刘兴亮进一步分析,“这个烧钱每个月都在亿元左右”,而根据每个公司自己的市场预算和目的,当达到之后,估计就会停止了,所以这种模式“不会持续很久”。

交给市场 “对其前景持乐观态度”

     烧钱之后,打车软件何去何从?刘兴亮对其前景还是很看好。“诚然有些人是为了补贴而去的,但更多的人会被打车软件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捷所吸引的。”他认为,一旦使用后,用户就是发现打车比以前方便了很多,不用在路边风吹日晒,不用再为司机没有零钱而跑到路边小卖部去换零钱。“我是对其前景是持比较乐观态度的。”

    不仅如此,在刘兴亮看来,打车软件的出现和火爆是一个“必然”,是互联网改变传统生活中信息不对称领域的一个例子。而且,虽然现在打车软件还主要在一线城市,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会慢慢普及到二三线城市。

    当然,这种火爆和普及也需要一定的规则。“我的总体观点,关于打车软件这个新事物,还是交给市场去应对。因为打车软件的火爆,本来就是市场经济下竞争的结果。市场的事情还是交给市场,当然,有个基本前提,要保证安全。”

 

(责编:李娜、侯钧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