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晁彤彤)
活跃于微博的@报纸观察 广受媒体人关注,离不开他对新闻敏锐度的把握和日复一日个性评报。曾有媒体人形容,一天没有向“报纸观察”学两个拍案叫绝的版面,就感受不到行业竞争压力和媒体同行的独特创意。
现在,“报纸观察”已拥有21万多粉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微博大V,这绝非一日之功。从最早查证“十八大女兵摆拍门”、曝光“人大代表麻将桌办公”,到成为“让汪峰上头条”始作俑者……“报纸观察”身在报纸外围,却管着圈内“闲事”,有网友说他有一双“鹰钩利眼”,敢于叫板媒体真实性,还有网友说,他引导舆论导向,是位网络意见领袖。“报纸观察”掌舵人薛陈子凭着对报纸的执着与热爱,在自媒体的道路上挥洒自如,他时而谨慎,拿出争议的焦点与人共议;时而愤青,针砭时弊辣手文章;时而狂傲,甩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观点态度。这样一个薛陈子,85后的年纪,70后的圈子,奇葩一枚。
近日,记者采访到薛陈子,一位来自江苏东台的85后青年,他现在从事传媒相关工作,靠新闻敏锐力和洞察力运行着自媒体平台,传递新闻业界正能量。“我应该算一个传媒圈人脉整合者,一个执着的传媒追梦人。”电话中薛陈子声音沉稳,说话抑扬顿挫,透着同龄人中少有的成熟。
创建报纸观察,打造成自媒体平台
“我会固定去看一些版面,推荐并评价心目中的优秀版面。”
周末,当大部分85后晨梦初醒,准备度过慵懒的一天时,27岁的薛陈子已坐在电脑前,开始其独特的宅男生活——登陆“报纸观察”微博“下载整理报纸版面,并加以评论”。
这是一项让人抑制不住又倍感意义深刻的业余爱好,就像微博流行语所说“每次刷微博如同君临臣下,批阅奏章,那叫一种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2011年2月,薛陈子创建微博“报纸观察”,之后,他善于捕捉网络热点和动向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用新闻敏锐度和感受力评价纸媒愈加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初期的“报纸观察”微博仅是一个或几个媒体版面截图和一句话评价,后来形式丰富起来,“我还收集下载上百家报纸对同一事件的报道版面,整理后做成压缩包发给大家,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好评。”薛陈子对记者说,其实,全国每天有成千上万个版面,他不一定每个都会看到,但他心中有个小九九,有自定义排行的高水准纸媒,“我会固定去看一些版面,推荐并评价心目中的优秀版面。”
“报纸观察”第一时间分享有创意有想法的版面并被转发,渐受传媒界人士和传媒学子关注。“报纸观察”也以21万多粉丝成为微博大V,签名也颇为霸气地展示着一个质的飞跃: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行业自媒体平台,每日影响43.3万传媒人。
2006年一位网络老师的启蒙让薛陈子生出微博评报的念头,虽然是业余生活,但他依然几乎每天都抽出时间登陆“报纸观察”,像同一位无话不谈的老朋友见个面,紧张忙碌整理并展示版面,字里行间透出鲜明的个性特点。
义务监督批评,做纸媒“第三只眼”
“没想到,我的一组对照片真实性的求证,会引爆舆论。”
或许,不了解传媒行业的市民不会理解“报纸观察”网络传播的意义和影响,那说说最近广受网友关注的微博热门话题“让汪峰上头条”,这则新闻成为多家纸媒关注的焦点,成功地帮助汪峰上了头条。
这个事件推波助澜者便有薛陈子。2013年11月10日,“报纸观察”发了一条微博“汪峰!人艰不拆,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无法上头条”,微博发出后短时间转发量达近6000次,一时间“让汪峰上头条”很快成为微博热门话题。
没过几天,“帮汪峰上头条”成为广受纸媒关注的新闻点,汪峰竟然真的登上了不少报纸的头条。
薛陈子说,汪峰这条微博并非他原创,而是一位网友在转发他的微博时留下的文字,他细心留意捕捉,经过再加工,引发网友的心灵共鸣。
“策划主题是让微博炙手可热的方法之一,微博粉丝量就是这个时期增加的。”薛陈子向记者介绍“报纸观察”初期发展的金点子。
他那一双犀利的眼睛盯着纸媒,薛陈子在陕西某媒体刊登的照片中敏锐地发现“人大代表麻将桌办公”,随即在网络上引起轰动;湖北一媒体刊登题为《距国家暗访组来黄检查只有98天……》的文章,遭到薛陈子质疑,并迅速引起舆论关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检查是否‘形式主义’”,并且得到国家卫生部说明指正。
后期的“十八大女兵摆拍门”事件将他推到了舆论的制高点。
“没想到,我的一组对照片真实性的求证,会引爆舆论。”薛陈子说,2013年11月17日午前,他在微博上看到一名浙江地区的网友贴出了当日的报纸,他诙谐地揶揄该报头版主图女兵读报学习十八大精神很假。“此前,我也曾多次看到其他媒体刊登类似照片,当时也只是一笑而过不曾理会。但是,这张照片中女兵们略显夸张的笑容,以及她们手持三级党报大摆pose,当即就激发了我解剖照片背后内幕的兴趣。”薛陈子对新闻爱刨根问底的个性展露无遗,他迅速开始了查证,通过微博向网友求助。在多名热心网友的支持下,根据实拍照片,证实了女兵们看报纸内容与宣称的“学习十八大精神”毫无关系。
薛陈子在点评此事时提到,摆拍时时发生,很少有人去和它们较真,或许是懒得去较真。但就在十八大刚刚闭幕、强调学习求真务实精神的背景下,此事向被浮躁、虚假习气包围的媒体同仁敲响了警钟。
薛陈子将求证过程制作成一张图片,通过微博“报纸观察”独家发布出来。很快,该微博开始疯狂扩散。之后便引发了全国新闻界的强烈反响,该报社最终公开致歉并对当事人作出处理。
揭露报纸操作失当、对纸媒提出批评指正,当起媒体第三只眼。薛陈子说,报纸观察中他创建了栏目“监督与批评”,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媒体的监督,并多年坚持下来,不管是微博指出纸媒的失误还是错别字,并不是恶意炒作,而是真正起到弘扬新闻正能量的作用。而此次“摆拍门”事件入选记者国考的“培训”教材。
随着微博不断发展,每天大量信息铺天盖地,想要在众多信息中辨别真伪,甚至找出问题,关键需要冷静质疑。对于网络上一些热点新闻,薛陈子往往非常警惕,必须要寻找各方消息源进行核实与求证,再作出决定。
自媒体是怎么炼成的
有人说,罗振宇绝对是2013年中国互联网圈和媒体圈的红人。他的《罗辑思维》,给大家展示了自媒体平台的可能性,他被认为是上了岸的自媒体人。
@读报微园、@山东传媒观察……不知从何时起,穿梭于微博微信的诸多自媒体平台渐被媒体人知晓,粉丝量少则三四千,多则上万。他们或许不在传媒行业,却畅游在传媒深海,“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他们关注传媒版面和节目,或集结各地版面、或对节目品头论足;他们因为独特的个性特点和点评魅力广受关注。或许因为从没有一个媒体或个体从事过这番点评,没有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自信,使得他们独立于传统媒体之外,而又如此执着、喜欢和享受,不得不说,坚持和喜爱是一项毅力活,更是一种自信。
新闻梦想创造青年媒体梦
“我是一位特别的媒体追梦者。”
2007年,北京“纸馅包子”事件引发一时轰动,薛陈子当时在纸媒行业网站工作,他立即联系中国网等几十家网络媒体,在民间发起“中国网络媒体抵制虚假新闻”宣言,共同呼吁新闻真实性。
“当天晚上,抵制虚假新闻主题便登上几十家参与媒体的头条,我觉得当时自己挺牛。”薛陈子当年19岁。据媒体报道,这项民间组织活动被国务院新闻办《网络传播》杂志评为“2007年中国网络媒体十大新闻”。
2013年,百余位报纸总编“网络大拜年”活动,让薛陈子更加坚定自己传媒圈人脉整合者的身份定位,“这是一起中国媒体圈建国以来最大的联动活动,我以报纸观察名义邀请了163位总编辑参与到‘网络大拜年’活动中,可以说是多年来媒体资源集大成的体现。”
现在薛陈子一边工作,一边运营报纸观察。随着微信的日趋发展,他有将部分阵营转向微信的打算,“进一步拓展微信发展之路。”薛陈子说,他也考虑过团队运作,但他更倾向于一个人做,“事情本身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别人无法替代。”
对于自身定位,他称,自己只是一个默默劳作的传媒整合者、媒体研究者,更确切地说是他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支撑起多年的付出,“我是一个特别的媒体追梦者。”薛陈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