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王洋 彭心韫)近日,清华大学养老改革方案设计专家团队教授杨燕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0岁退休65岁才领取养老金的人,中间15年可以去一些养老院做义工,可以去陪陪老人,帮他们做做饭、洗洗衣服。网友纷纷表示难以认同此言论。网络上流传的视频截图是否对杨教授的观点有曲解?园丁及做饭洗衣这些工作是否适合“40、50后”来做?
12日,应“政在回应”与“人民访谈”邀请,杨燕绥教授再次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对网上这段争议颇大的视频进行了回应解释。
杨教授在现场观看完网络上流传的视频与截图后表示,这段视频是她在8月12日左右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录制的。她说:“当时在谈居家就近参与养老服务,讲到男性到养老院里,包括做园丁做修理工,女性可以洗衣服做饭,给老人提供贴身服务,这是我讲的”。现在网络上是单独把她说的“洗衣服做园丁”提炼出来“让老百姓看最抢眼的”。杨教授表示,为什么“40、50后”不可以做上面提到的那些工作?“一说做园丁就是错误的吗?帮老人洗洗衣服做做饭就错了吗?”杨燕绥教授还表示,此前她曾经参观过国内某养老社区,其中的管理人员很少,大部分是做清洁与贴身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基本都在50-60岁左右,月收入大概在3000元人民币,能够保证生活的需求。
杨燕绥教授同时表示,2030年后,如果有些人到50岁出现就业困难,要等到65岁才能去领养老金,国家应当有以下两种做法:第一,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转业。帮助他们从原来可能在的第一产、第二产转向第三产服务业,居家就近参与养老服务。国家现在正在进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还有各种形式的社区养老服务,会像一个网络一样迅速地发展起来。第二,对于真正缺乏就业能力的困难人群,还可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提前领取部分养老金。
杨教授说,随着社会发展,靠一个家庭来单独生产老年服务越来越不可能了。这就需要转化为社会生产,那就是规划中的养老机构以及社区老年服务。所以,国家要对“40、50、60后”就业困难人群进行专业培训。有些岗位也需要有一定资质,并根据他们的能力和贡献支付工资。
杨教授最后强调,懂生活、会护理的“40、50、60后”进入社会养老服务业,这是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转型、人口年龄结构转型必须发生的一个变化。叫50、60岁的人去照顾70、80岁的人,这是社会转型的一个必然的结果。
(视频截图 来源:网络)
相关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