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公安政务微博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民警”活动--人民微博--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微博>>微博快报

潍坊公安政务微博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民警”活动

王先进

2013年04月03日17:01    来源:人民微博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 王先进)三月上旬开始,为响应山东省公安厅宣传处与治安总队的联合号召,潍坊市公安局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寻找“最美乡村民警”主题宣传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推荐和筛选, @潍坊公安 近日在人民微博平台上集中推荐了沈开未、周福祥、李安治、李金禄等乡村民警的优秀事迹,积极传递舆论“正能量”。

    据悉,此次活动旨在最平凡、最普通的乡村派出所和社区民警中,挖掘出在老百姓最需要的时刻,伸出双手、送去温暖,挺身而出,用鲜血甚至生命保护群众利益的优秀人民警察,展现他们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精神,生动诠释“土地是根、人民是本”的工作理念,以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根本宗旨。

    沈开未:扶危助困,扎根大山深处20年

    沈开未,临朐县公安局寺头派出所副所长兼石佛社区警务室民警,自1993年从山东省劳改警察学校毕业后,大多都工作在大山深处,这里没有大案、要案,有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此,他几乎每天都在入户走访,化解“小矛盾”,破获“小案件”。沈开未深知,这些小事在群众眼里,就是大事。

    身为派出所副所长的沈开未只是个三级警督,手底下总共领导着六七杆枪,每月收入也就两千多元,可这个小警察却帮助老百姓解决了一件件要紧的事。20年来,沈开未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起,当事人满意率达100%。

    2011年10月,沈开未被评为临朐县十大孝星,在评选活动中,沈开未结识了同样当选的村民吕学齐。十多年前,吕学齐的妻子突发脑溢血,从此卧病在床,为了救治妻子,他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并卖掉了经营红火的厂子,悉心照顾妻子十余年。沈开未听到他的事迹后深受感动,当即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奖金捐给了吕学齐,剩余的钱也全部捐给了敬老院和困难儿童。从警至今,他已经救助了贫困学生、病残家庭、孤寡老人等近130名困难群众。

    2012年,临朐县纳入新型养老保险政策的试点县。沈开未主动联系辖区114个行政村,他携带器材,翻山越岭,为10多个村的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上门服务,累计行程400多公里,采集身份证信息100多份。

   

    然而,这个时时帮助别人,给群众输送温暖的热心肠民警,却是全县、甚至全市最贫困的警察。沈开未的父亲生前患有高血压、尿毒症,母亲患有肺心症,先后十余次住院治疗,虽有兄弟姐妹七人,但哥哥姐姐都在家务农,拿不出多余的钱,为了给父亲治病,沈开未卖掉了单位的集资住房。

    2009年,沈开未的孩子沈华希遭遇车祸,命虽保住了,但却留下了智力障碍后遗症,十几岁的孩子只有三岁的智商。法院判决肇事司机赔偿39万元,当对方将凑来的十万元钱塞到沈开未手里后,沈开未就再也没有找过他。由于支付不起高额的医疗费,5个月后,尚未痊愈的小华希就被接回了家。

    “我非常崇尚一句话,那就是一个困难两人去分担的话,那么每个人就只有半个困难,我虽然比较困难,就正因为我困难吧,才能更理解这种深处困难、困境中的群众他们的感受,我知道他们的需要。” 沈开未如是说。

    沈开未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称号,被山东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荣记二等功一次,当选为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日前,山东省公安厅、中共潍坊市委组织部作出了关于开展向沈开未同志学习的决定。

    周福祥:社区“活地图”,让刑事案件绝迹

    周福祥是高密市公安局北大王庄派出所社区民警,他所在的辖区连续八年实现无刑事大案及治安事故,涉法信访案件实现零上访,盗窃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他连续八年被评为“优秀社区民警”,今年又被潍坊市委群工委评为“潍坊市群众工作先进个人”。

    2005年担任社区民警后,周福祥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徒步丈量了居委会的每一寸土地。辖区七个小区、1232家居民户,128户出租房屋,145家“九小”场所,11个单位宿舍、公共场所、企业、学校、幼儿园……他都走了个遍,他还手绘了辖区示意图,成了这里的“活地图”。

    北大王庄居委会地处城郊结合部,又有铁路贯穿期间,出租房屋多,暂住人口多,人口管控死角多,周福祥积极争取居委会支持,组建巡逻队,开展群防群治,单元联防、户户联防,自32名盗窃犯罪嫌疑人当场被擒后,昔日混乱的治安秩序荡然无存,刑事案件在此绝迹。

    八年里,周福祥为老百姓调解矛盾纠纷180多件,件件事了人舒心。辖区谁家有孤寡老人需要特殊照顾,谁家有困难需要及时帮助,周福祥都一一记在心里,主动与他们结对,从此,辖区24个特困户都多了一位“警察亲戚”,他总会定期上门,帮着买煤、罐液化气……逢年过节,送来一些生活必需品,八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

    对辖区失足青少年,周福祥宽严相济,爱助并举,逐一建立个人档案,每月一次回访、谈心,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尽快走向正途。他先后帮7人解决就业问题。

    50岁的周福祥在这个老居民聚集区,在“迷宫”一样的小胡同里,竟能健步如飞,并对周边的住户、商铺、作坊如数家珍,谁又能想到,他的胃只剩1/3?清瘦的身影和斑斑银发衬托的是如此高大的背影。

    李安治:有困难找“李治安”

    2005年从部队转业进入坊子公安分局后,李安治毅然响应号召选择下基层,到了治安工作基础薄弱的王松社区,一干就是七年。七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辖区的村间地头,与群众的双向熟悉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群众都知道辖区有位名叫“李安治”的“李治安”,有困难找“李治安”成了群众的口头禅。

    从踏进社区那天起,一个入警培训时的提包,一摞社区情况登记表,一沓治安防范宣传单就是李安治的伙伴。他走到哪里,情况就调查到哪里,治安防范知识、法律法规就宣传到哪里。

    在李安治的眼里,社区是个小天地,群众的事却都是大事,不敢有半点马虎,他时刻记挂老百姓的大事小情,积极想办法为群众排忧解难。

    社区距离派出所远,交通不便,群众特别是老弱病残办事不方便,导致没有办理新身份证。李安治每逢周末就把派出所户籍室搬到警务室,为群众办证。行动不便的,他就义务到家里接送群众照相,办好证再登门送。去年上门办证800余人,为群众节省交通费两万余元。

    辖区学生小霞,母亲残疾、父亲入狱,快上初中了还没有户口。他走访了解后,积极协调,为小霞落了户,并协调村委、学校、街办为小霞家争取帮扶资助,解决她的上学、生活等实际困难。 

    当然,李安治也不是铁打的汉子,曾一度因肾结石住院两个多月,可稍有好转便又一头扎进社区。有时去村户办事,他疼得跪在地上,豆大的汗珠把警服都湿透了,可疼过以后,他又继续走上了崎岖的田间小道。

    在大量宣传法律知识、教育群众理性处理矛盾纠纷的同时,他联合村委成立了调解小组,当起了“和事佬”,帮助群众分析问题,化干戈为玉帛,理顺群众心气。诚恳的态度、细致的工作解开了群众的心结,纠纷化解了,隐患也就排除了。

    西曹庄村,地处坊子与高新、奎文的交界地带,潍安路、潍胶路与潍莱高速公路贯穿村庄周边,治安问题突出。李安治积极协调街办、村委,建设红外摄像探头18个,实现了村庄及周边区域的全天候监控,该村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他是一个在部队大熔炉锻造了十五年的军人,一个响当当的二等功臣,转业后,他默默无闻,在农村社区这个小舞台上,凭着满腔的为民服务热情和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七个年头,用“最实在的社区警务”守护着一方平安,以“最真诚的贴心服务”赢得了民心。他,就是被称为“李治安”的李安治。

    李金禄:群众的需要,就是我工作的目标

    李金禄是诸城市公安局辛兴派出所副教导员。2008年从部队转业到诸城市公安局后,迅速完成了从一名军人到民警的转变。从警以来,先后从事社区民警和户籍员工作。工作中,他始终以“为民、亲民、利民、便民”为工作理念,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用点滴小事和真情付出,在群众心中树立了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

    担任社区民警期间,他不怕条件艰苦,乐观向上,扎根社区,真情服务百姓。探索实施了“泡”、“记”、“联”、“帮”四字工作法,使辖区实现了“治安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2009年6月,他勇救溺水儿童,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高度好评,事迹被广为传颂;2009年10月,在巡逻过程中,他发现火灾险情,迅速组织扑救,为群众挽回损失10万余元。他总是把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不管大事小情,只要群众找到他或者他发现的,他都热心帮助,诚心解难,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解难事70余件。

  

    在辛兴派出所从事户籍工作期间,热情服务群众,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被群众誉为“热心肠的李警官”。 推行“微笑服务、周到服务、上门服务”的“三服务”工作法。面对前来办事的群众,他总是笑脸相迎,热情接待,细心办理。2012年,在一代证换领二代证工作中,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办证1731人。

    从事户籍业务工作两年来,他急群众所急,帮助16名年龄登记错误的老年人上报更正了年龄,领取到了养老金;帮助13名户口丢失困难家庭人员恢复了户口,保持了业务办理“零投诉”,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称赞。

    李金禄,一个普通的基层民警,用平凡和朴实书写了一桩桩、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2009年被诸城市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社区民警”,2010年被诸城市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公务员”。

 

(责编:王先进、侯钧杰)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