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手记:还记得第一次看见石昱婷参赛的照片,就被这个懂礼貌的姑娘给深深吸引,现在她越来越成熟,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十分稳定。她的成长故事也许和很多青少年的高尔夫故事一样,但是她一直在为自己代言,她就是“婷婷昱莉”石昱婷。
7岁,正是孩子撒娇的年龄,或许期盼父母许诺明天可不进校园;或许站在树荫下发愣,思考着到底是让安徒生改写人鱼公主的结局,还是自己变身美人鱼;或许还在羡慕隔壁家孩子已集齐水浒108将卡片,为没把所有零花钱投资在买小浣熊上而懊恼。
而北京姑娘石昱婷7岁时,已经找准了方向——高尔夫——可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也许是兴趣使然,也许是因为不服输的信念,8年的高球时光里,石昱婷已从一个懵懂孩童蜕变为亭亭玉立的少女,而一直未改变的是她对高球的那份热忱。
编者手记:他这一代人成长在优渥的家庭环境里,接受精英教育。高尔夫从“娃娃抓起”,他从小在高尔夫文化中受洗,现在他羽翼渐丰,成长为中国高尔夫界的“新生代”球员,高尔夫也已然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1999年,韩韧高尔夫生涯的起点。在深圳体育馆第一次接触高尔夫,在练习场练了不到两个礼拜就直接杀进球场。成绩已经无关紧要,因为这份喜爱太难得。
顶着“海龟”的身份,带着天赋球员的光环,韩韧已做好接受高尔夫风暴的洗礼,他有自己的偶像——天才球员麦克罗伊,也许是因为麦克罗伊和他有很多共通性,他说:“我一直喜欢很自然有天赋的球员,比如麦克罗伊,这样的球员打起球来不会太强求成绩,也更容易从失败中走出来,而且一般观赏性也很高。”
编者手记:刘墉在《一生能有多少爱》里写到: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父亲在女儿心里一直是最特别的存在,小时候的偶像,长大时的密友。吴莎对父亲吴相兵的崇拜之情无以言表,“爸爸是神”,“这样能和爸爸更近了”,生活里的每个角落都渗透着父亲的足迹。
1997年,中国高尔夫界元老级人物吴相兵喜得千金,吴莎的到来让吴家充满欢乐,“调皮”的小女孩儿因父亲的职业,和小白球早早的连上了“红线”,可父母心疼孩子,并不打算让她进入高尔夫界。
吴莎小时候和其他孩子一样,琴棋书画门门不落,可能因为身上的遗传因子,吴莎从小就偏爱运动。和父亲经过长达3小时的“谈判”,选择从琴棋书画跳向运动项目,由网球、游泳转向高尔夫。
对于那些正在高尔夫球场上的大多数青少年选手来说,高尔夫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但对中国的高尔夫来说,他们却是未来的希望——而中国的“老虎”,必定是从他们之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