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5日电 (记者姚雪青)5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七零二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颜开表示,目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经顺利结束了研制阶段,将从2013年开始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即应用阶段,真正用于海洋科学考察研究。在未来1至2年间,将研制“蛟龙号”的后续型号,实现几个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研制,达到4500米水深的潜水能力。
颜开说,进入到海洋科学考察阶段后,“蛟龙号”将主要进行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烟囱(海底板块之间喷出的金属热液硫化物)、可燃冰等海底资源的考察;今年夏天还将到太平洋进行考察。
“目前,‘蛟龙号’的潜水深度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但潜航器的部分关键部件还是进口的,为了研制潜水深度4500米的潜水器,我们将进行几个关键部件国产化的技术攻关。”颜开代表介绍,“‘蛟龙号’最关键的部分——供人活动的耐压球壳,在下潜到7000米深度时,要承受每平方米7000吨的压力,它使用了钛合金材料并在俄罗斯完成球壳的制造。我国正在组织力量攻克这一工艺技术,在1到2年内实现4500米深度的耐压球壳加工能力。
与此同时,载人潜水器的另一个关键部件——水下动力系统,目前也进入到了国产化研制的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突破。颜开代表介绍,水下动力系统是带动螺旋桨推动潜水器航行的关键装备,在国产化的研制过程中,将主要面临7000米深高压海水环境带来的密封和耐压等关键问题。“潜水器这些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研制的实现,不仅带来成本的大幅下降,也将有力推动载人深潜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幅提升。”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