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3月4日电(记者王学涛)山西省文物局日前完成了《平遥城墙岩土工程监测设计方案》的编制,并将实施为期3年的监测。从此,平遥古城墙将得到文物工作者和“专业仪器”的双重保护。
“现在平遥县文物局每天会派5、6个人进行巡查,目测城墙有无裂缝,缝隙是否在移动变化等。而即将要实施的这个项目,就是在城墙上安装检测仪器和设备,更加科学地观察城墙内部的变化。”平遥县文物局局长贾忠照说。
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平遥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墙四周全长6163米,城池面积2.25平方公里,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现存的古城墙为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扩建的砖石包砌的城墙,既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又有传统的文化内涵,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城墙的原型。
贾忠照介绍说,目前古城墙存在的主要病害有,墙体内部孔洞、内墙局部坍塌、部分墙体大裂缝、外城墙砖体酥解、顶部排水系统不畅,以及防渗功能不好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2012年山西省文物局对平遥城墙局部危险地段进行了抢险修缮,主要工作包括顶部的防水、孔洞的灌浆以及补夯等。目前,专门针对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6处发生险情地段的工程设计方案也已经编制完成并上报审批。
专家表示,“平遥城墙岩土工程监测”方案的实施将完善古城墙的日常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城墙的变化情况并得到维护,也就可以预知和防止坍塌现象的发生。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