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旧刊《小职员》--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平民旧刊《小职员》

2013年02月24日15:18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韦泱

  当初,在旧书市场的地摊上,忽然瞥见这本小杂志,刊名叫《小职员》,就觉得小小的开本,挺好玩。如不细心,它很可能就从眼前“漏”了。心想,如此刊物,就一定诞生在上海这样一座商业繁华的都市里。

  果然,此刊的地点印“上海汉口路三三一号”。我所见的《小职员》,计第三期、第四期两册,为综合性月刊,由小职员月刊社发行,第三期三十二开,薄薄的三十四页,出版日为“民国二十四年一月五日”,那可推算出,它创刊于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距今近七十年时光。第三期封面上还有两行字,一为“小职员自己编辑的唯一刊物”,其口吻显得颇为自豪。另一为“全年预定本埠贰角五分,零售每期二分”,可谓售价低廉,以吸引普通读者。

  《小职员》第四期的封二上,分别列有一至三期的要目,由此可一窥刊物的概貌与特色。刊物每期有“封面漫画”,如第三期漫画的题目是《任意宰割》,画面上,一个五大三粗的胖子,举着一把板斧,朝小案板挥去,活画出小职员处处受财大气粗者欺凌的可悲相。第四期的漫画为《莫忘了“一二八”他暴露了真面目》,画面上的日本入侵者微笑的面具后,藏着一副凶狠的嘴脸。这也可以看出,《小职员》是一份具有进步倾向、敢于直面现实的杂志。

  刊物每期的首篇文章,均是署名“编者”的重头稿,如《小职员的苦恼》《我们是有力量的》《好听的话》等,它从一个角度切入,为小职员“鼓与呼”。此刊前三期由江、曹、王三位合编,从第四期开始,周桃源一人任编辑兼发行人。他的打头文章《小职员的转变》,作为《编者话》,提出了新的办刊思路。文中谈了五个问题,一、我接办《小职员》的原因:客观原因是有空闲的时间,主观上是“想找些兴趣”。二、编辑《小职员》的意见,计十六个字:“对症发药,非常灵验;质精量少,新鲜有味”。三、《小职员》今后的态度:小职员同大老板是对立的,但在帝国主义压迫之下,小职员同大老板是可以统一起来的。肯和小职员一起,站在反帝战线上的大老板,职员并不反对,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来压迫小职员的汉奸式的大老板,则竭力地反对。四、看了《小职员》之后作何感想:这问题的确是值得注意的,编者的意见是,我们要赶出帝国主义,来挽救中国,来改造社会。五、恳请读者帮助,本社目前经济困难到极点,补救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增加些价钱,每年连邮大洋四角,二是推广点销路,本期附有优待券一张,敬请每一位老读者,介绍一位新读者。

  《编者话》这五点,可看作是周桃源接办《小职员》的指导思想。与前三期不同,这期“本期要目”印成整整一页,使读者对栏目、题目、作者一目了然,主要栏目有小小言论、讲话、时事评述、生活实录、我们的话、文艺等。正如读者来信中所说:“无意中在报摊上看到小职员自己编辑的《小职员》月刊,一看这杂志的名称,无疑是站在小职员的立场来暴露小职员的痛苦。短小精悍的小刊物读完,这里没有什么文坛上有声望的文学家的作品,只有一些无名作家———小职员自己,把体验到的生活上的痛苦,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出来”。《小职员》封底的广告上写道:“《小职员》月刊尽量以小职员的痛苦来表白于社会,以小职员的立场来批判不良的环境,以小职员的眼光来透视社会的黑暗层”。这可看出小职员的骨气与良知。

  第四期刊物上还有一个“婚姻特辑”,由六篇文章组成,如《小职员怎样来解决婚姻》《最实际的话》《婚姻的前途》等。编辑又在《编后》说:“下期想出一个‘读书问题特辑’,因为小职员大都过着很苦的生活,空闲自然很少,也就格外显得时间的宝贵,不能让它有丝毫的浪费,所以读起书来,一定要读点最重要的书。那么,什么书最重要呢?请大家来发表宏论罢”,这等于在向读者征稿呢!

  上海是东方大都会,小职员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与工人、农民一样,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自强自立,“位卑未敢忘忧国”。工作之余,小职员创办了以小职员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小职员》,一种难得见到的平民杂志。艰辛自然不言而喻。

  《小职员》就是这样,用通俗、浅易、亲切的语言,讲述他们自己的切身感受,让社会倾听到他们微弱却坚强的心声。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