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1.8米的巨型风车挂出来了。
通济桥牌坊张灯结彩。
工作人员在做最后准备。
售卖风车的小贩也准备好了。
灯饰挂起 巨型风车亮相 临时摊位开派……
作为佛山最为盛大的民俗活动,一年一度的行通济将在周日开锣。昨日记者提前探营行通济路线及通济桥现场发现,灯饰、风车等充满节日气氛和民俗特色的装饰已经接近完成。今日上午,1000多个行通济临时摊位也将按照先到先得的方式发放,但禁卖生菜。
如果有市民顾虑元宵节当晚行通济太过拥挤想“错峰行通济”,当天佛山五区也有多个节庆活动可供选择。无论是去祖庙祈福与街坊比比搓汤圆,还是去千灯湖高雅一把听音乐会,或者是去刚刚挂牌5A的西樵山看烟花焰火晚会,都是欢乐过元宵的上佳选择。
统筹/记者张涨 本版文/记者潘慕英、廖银洁、张涨、邓柱峰、杨博(除署名外) 图/记者张宇杰、龙成通
后天就是元宵节了,佛山千家万户数十万人又将涌向通济桥,参加这一年一度的节日狂欢。现场准备好了吗?请大家跟记者一起提前去探探营!
巨型大风车首次亮相
昨日下午,记者在通济桥看到,现场正在挂灯饰,一片喜庆。数百个大红灯笼高高挂在通济桥的牌坊前,色彩缤纷的风车顺风旋转,还有寓意年年有余的红鱼飘在牌坊前。昨日下午3时,工作人员将4个直径1.8米的巨型风车挂到牌坊前的柱子上,远远就能看到“行通济”的标志性元素——风车旋转。同时,通济桥前的骑楼通道两边已经用围栏围蔽,生菜池也被围蔽了起来。沿路设有不少“急救站”和“疏导通道”的大型指示牌,以应对紧急情况。昨日下午,装饰一新的通济桥逐渐热闹起来,不少路人及游客驻足拍照留念。
摊位数大减 禁卖生菜
记者了解到,今日相关部门开始派放“行通济”路线两旁的临时摊位。据介绍,临时摊位的摆卖时间为2月24日~25日,即正月十五中午12时至正月十六晚10时。这一次的临时摊位分别设在卫国路、普澜路和文华路两侧。其中,数量最多的为文华路摊位,共计470个,卫国路和普澜路分别是300个和340个。祖庙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上述路段都已完成摊位画线。与往年相比,由于普君路、兆祥路及岭南大道等路段的摊位取消,今年总摊位数比去年减少了400多个。
今日临摊派位于上午8时在现场抽取,采取排队发放、先到先得的方式在通济桥生菜池侧进行,经营者凭身份证领取摊位摆卖证并签订经营协议。一证一个摊位,并需交纳35元工本费,凭证摆卖,每个临时摊位约有4平方米。
据了解,由于“行通济”现场人流较大,禅城区有关部门将对临时摊位加强规范管理,严格限制在人行道旁经营,不得超出至机动车道。此外,对摆卖的商品范围也做出了限定,只能摆卖工艺品、花卉、风车等,禁止摆卖陶瓷、生菜和烟花爆竹、氢气球等危险品。现场将有工作人员巡查,一旦发现违反条款的商贩,经劝导仍不改正将取消摆卖资格。
风车批发提前进场
每年“行通济”,沿街都有人贩卖风车、生菜,热闹不已。昨日下午,通济桥前已经停了几辆现场批发风车的面包车,不少人在车前讨价还价。市民老黄和妻子平时在广州一德路批发风车,每年“行通济”前都会来通济桥做生意,今年也不例外。老黄说,今年风车的价格基本上与去年持平,“批发价大约在2元至4.5元之间,一箱一百个。”
卖了十几年风车的老黄感叹,如今生意不好做,“生菜卖得越来越好,风车却没那么抢手了。”前来批发风车的市民李生每一款都购买了十几个,一共买了一百多个。他计划在“行通济”当晚以翻倍的价格来出售,“大约是七八元一个,运输过程中会坏掉不少,不翻倍的话会亏本。”今年已经是第二年来摆摊的李生对销售情况充满信心,“去年进的货除了坏掉的,基本上都卖出去了,因此今年也拿多了一点货。”
千其唔好讲你识“行通济”
已有百年历史的行通济习俗,行进路线、吉祥三宝,甚至具体的时间都与现在有较大的区别。本报记者邀请了佛山民俗专家为大家介绍行通济习俗的衍变。
点行?走完桥还要进观音庙
通济桥是佛山最早修建的桥梁之一,据《佛山忠义乡志》载:该桥最先是由附近乡民集资修建的木质人行桥。明朝户部尚书、乡人李待问回到佛山后,见此桥年久失修,于天启五年(1625年)倡建修桥,翌年建成并取名“通济桥”,寓意“桥以通济名,必通而后有济也”,“以正义通,以亨屯济”。由于该桥横跨佛山涌,是通往顺德、番禺的必经之路,是佛山商贸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佛山商民在为求来年生意顺境,便行通济桥讨好意头,后渐成习俗,并衍生出“行通济,无闭翳”这一俗语。
尽管目前的通济桥,已不是原始的那座桥,但行通济的习俗一直得到保留,并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自发加入。
据民俗专家余婉韶介绍,早前的行通济不会划定这么大范围的路线。以前除了走完通济桥之外,多数人还会到两个地方,分别是观音庙和通运社。当年,通济桥两岸分别建有一座南济观音庙和通运社坛,每逢农历正月十六,市民步行至通济桥或在社坛祈福,妇女还会到南济观音庙扯神前花灯灯带,祈求新年添丁。
几时行?古时过完元宵才行通济
按照民俗专家的观点,最传统的做法应该是正月十六“行通济”,因为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而正月十六则是人们结束假期开始工作、商家开市的第一天。人们希望在这一天走过通济桥后,取个好意头,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赚大钱。
还有一种说法是,元宵节当夜12时才开始真正的“行通济”,一直走到正月十六白天甚至一整天。
有老佛山表示,目前元宵节当夜行通济的,多数是外地人员,而当地人尤其是老人甚少,老人们一般会在凌晨2时左右来,这个时间段符合传统习惯,人潮也没有早些时候那么挤。
带乜行?“吉祥三宝”并非传统
余婉韶描述说,上世纪80年代之前,市民“行通济”都是空手而来,生菜、风铃、风车这“吉祥三宝”则是后来逐渐衍生出来的。生菜被叫做“胜意菜”,行完通济,买棵生菜带回家,寓意一年都会“万事胜意”。至于带风车和风铃“行通济”,是上世纪80年代恢复“行通济”后才出现的。有些头脑灵活的商家,向市民贩卖风车和风铃,取其“时来运转”、“迎来福音”的好意头,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传统”。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