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仿生人“雷克斯”
机器人未来有没有可能接管人类,成为地球的新主人?这是很多电影和小说的中心主题。在无数关于人工智能的忧虑和争论中,科学家也正将机器人制作得与人类越来越相像。
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于2月5日展出了一个身高1.83米的“仿生人”。据悉,这个名为“雷克斯”的仿生人造价约为100万美元,拥有人工血液循环系统以及人工的肾脏、脾脏和气管等。“雷克斯”的设计者宣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仿生人。
目前,科学家们除了想让机器人更聪明,还越来越致力于将他们的外貌和心智做得更加“人性化”。
苏黎世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日前宣布,他们计划在3月份前打造出一款先进的人形机器人“罗博伊”。“罗博伊”会拥有人造肌肉,并将被“披上”一层柔软的皮肤,使它的外观和功能与人类更像。
谷歌工程部总监雷·库兹韦尔近日发表讲话称,希望可以创建出一款人工智能搜索引擎,让它像使用者的朋友一样陪伴左右、答疑解惑。
相比以实干来展示人工智能成果的科学家,想象力丰富的小说家早已勾画出一幅幅未来图影。他们无一例外地表达了深深的忧虑:机器人越来越完美,他们最终会统治人类,甚至毁灭人类吗?而仿生人的出现,更是令各方忧心四起。
美国生物伦理专家乔治·安纳斯指出,仿生技术可能打造出一种既非人类、也非机器人的新物种,科技产物会变得不受控制、具有极大毁灭性,到头来成为人类的敌人。
而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剑桥大学于去年11月对外宣布,将在2013年成立一个新的研究机构,专门用来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可能造成的危险以及对人类的潜在威胁。
人工智能机器人日益“人性化”,也引发了伦理方面的争论。美国导演斯皮乐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便以此为话题。影片中的机器人小男孩拥有了人类“爱”的情感,却永远无法得到渴望已久的母爱。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论真理》中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在真正与人类外观和心智相媲美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出世前,人类便开始拟定未来的作战计划。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此未雨绸缪的情况,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非常少见。相信科学家们一定能够把握好这样的“尺度”,使人工智能的仿生人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成为人类真正的朋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