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着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2月6日《北京晨报》)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意见按照18大要求提出“收入倍增”目标,让人欢欣鼓舞。距离2020年只有7年的时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到时果真能番一番吗?对此,我们需要解决好几个问题。
一是该如何逐步提高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问题。收入分配牵连到各方面利益,特别是工资性收入,是大多数劳动者的唯一收入来源,也是各单位和企业的直接成本。增加收入,离不开提高工资性收入。提高工资性收入,又离不开用人单位和企业等的支持。而企业制定劳动者工资,其依据又是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一次性提高劳动者收入一倍不现实,但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提增机制,到2020年,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其达到2010年的2倍,却是“收入倍增”的关键。
二是如何在私营企业推行“收入倍增”目标的问题。在私营企业就业的职工是劳动者的大头。对于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等,下达行政命令即可以实现收入倍增,而私营企业有其经营权,也有市场自发的调节机制。该如何提高私营企业为员工增加工资的积极性,让私企员工“收入倍增?除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迫使私营企业增加工资之外,显然还需要对私营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和税收等优惠,让私营企业不仅能够合理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有效的发展和总体收入的增长,以此确保劳动者的“收入倍增”。
三是如何控制好物价,让“收入倍增”真正实现。收入是相对于支出而言的,居民担心的,除了收入低,无疑还有支出高。如果2020年,我们的收入确实实现了倍增,比2010年翻了一番。但如果届时房价涨了,物价涨了,也翻了一番甚至涨了更多,人们倍增的收入被倍增的支出所挤压,生活水平未必能得到真正提高。因此,在增加收入,努力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的同时,有必要拿出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控制好物价,特别是房价等,避免人们生活成本加大。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