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如
过春节了,长辈为晚辈送上压岁钱,是中国人的一大习俗,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和寄托。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压岁钱的数目不断攀升,少则数百,多则成千上万,压岁钱已蜕变了本身的意义,更多地表现为物质的奖励甚至是人情往来的工具。
水涨船高的压岁钱,对于孩子的不良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春节下来,不少孩子成了“小富翁”,容易滋生孩子大手大脚花钱的不良习惯,也容易使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助长他们的虚荣心,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不少长辈已经意识到,给晚辈“压岁钱”其实是好心办坏事。很多人提出应该用别的更有意义的方式代替压岁钱,既能表达出长辈的关爱,也能避免压岁钱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给孩子送压岁书,就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用知识压岁比金钱压岁来得更有意义。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送孩子压岁书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爱书、读书的兴趣,自觉接受知识的熏陶,这是孩子的一笔宝贵财富;另外,长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孩子面前自觉抵制金钱式人情往来,树立礼轻情意重的健康人际交往方式,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让孩子一生受益。由此可见,送压岁书比送压岁钱更有意义,值得提倡。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