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农给盆菊洒水
▲枝头开出粉嫩桃花
羊城晚报佛山讯 记者卢凯阳摄影报道:南方春来早,早有桃花立枝头。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连杜村是珠三角著名的“桃花之乡”,因其树形好、花蕊多、颜色鲜红,每年春节前几天都会吸引周边城市的市民过来采购。养花辛苦一年的花农们都盼着桃花应节而发卖个好价钱,过个富足年。
“桃花之乡”名扬港澳
16日下午3时许,阳光和煦地洒向大地。连杜大道一旁的百余亩桃花地里,上万株的桃花矗立在大地上,枝枝丫丫的杈上结满了饱满的花蕊,有的按捺不住,已经开出了粉嫩的小花。
村民陆姨正在花地里为桃花浇水摘叶。“一年的辛苦,就看这几天了。”陆姨种植桃花已有十多个年头,按照惯例,每年开春她都会将种好的不足一米的桃木插入地里,再嫁接上桃花优质品种,经过一年甚至两年的培护,桃花才慢慢成形,等到第二年的开春,正好是开花的时节,花形好,开的时机适宜的桃花能卖一个好价钱。
在连杜村,类似陆姨这样的桃花农难以计数。记者从连杜村委会了解到,今年连杜村有接近200亩的桃花地,按照每亩栽种180株的均量计算,预计将有3万多株桃花上市。
连杜村村民种植桃花可追溯到1946年,因桃花树形好、花蕊多、花苞大、颜色鲜红,且花期长等特点而慢慢被人熟知,一到春节前几天,为求好意头,从各地自发前来选购的买主络绎不绝,连杜大道也因停满了车而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一时间“人面桃花”成为当地一大特色。2002年,连杜村成功注册“连杜桃花”商标。
据村民介绍,每年除本地购买之外,还有大量从深圳、广州、江门,甚至香港、澳门等珠三角地区的市民前来采购,“每年过年时澳门葡京大酒店门前的两株桃花都是来这里买的,单株售价过千元。”村民陆姨告诉记者。
收成好坏要看天意
“今年收成应该不错,比去年要好得多。”花农梁先生掐指算了算时间,接着说:“还有20来天,照这个长势,这个天气状况,花期正好能赶在春节期间。”
“种桃花也要看天吃饭,如果天气不遂愿,太冷或者太暖,都有可能造成花早开或晚开,这样一来,一年的工夫就白干了。”梁先生介绍,去年大多数村民未能预计到早春情况,都早早为桃枝摘叶,不想天气和暖令桃花早早开放,临近春节有不少桃花已经开败,无人问津。
据梁先生估计,当时全村销售减少五成多,不少花农仅卖出一两株,几乎是血本无归,“现在花农们就是盼着接下来的20来天,天气能持续温暖,花期准时到来”。
品质好大桃花涨百元
对今年花期持乐观态度的陆姨告诉记者,今年花苗、肥料和农药都涨价了,即使仅赚人工钱,今年的花价也应高于去年,“预计每株桃花至少要涨30多元,品质好的大株桃花上涨100元也不出奇”。
陆姨指着一株近两米的桃花告诉记者:“像这么大的桃花是种了两年了,枝上的桃花都十分饱满,估计要价能要到600元。”
品牌打造受限技术投入
虽然素有“桃花之乡”的美名,但连杜村在打造桃花品牌上却是踟蹰不前。
“一直以来,连杜村民种养桃花都是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基本不用催化剂或抑制剂。”连杜村村委会梁书记解释,催化剂或抑制剂的使用能促使桃花如愿开放,但必定缩短花期,减少寿命,这样一来,连杜桃花长期建立的品牌就很难保持。
而这种纯自然的种养模式就必须承担“天有不测风云”的风险,对此,梁书记直言很无奈,“桃花枝繁叶盛,不像菊花,如采取温室种养的方法投入巨大,这是目前连杜的农村经济结构所不允许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对连杜桃花虽有扶持,但大多集中在“造环境”上,如基塘改造、铺设硬地路面等,在科技投入环节仍十分初级。
即便如此,连杜村仍然坚持维系这一品牌。去年年底,连杜给村民新分近70亩土地;今年1月,又分近40亩。加上此前的200多亩,今年连杜村的花田总面积将超过300亩,明年应节桃花的产量将进一步加大。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