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月18日电(记者王圣志、刘美子)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三批整理成果于近日问世,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指出,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具有鲜明的小说特征,长期以来文学史家们一直认为的“先秦无小说”这种观点恐怕需要重新思考。
黄德宽介绍,事实上,在《庄子》里面就有“小说”一词,到《汉书·艺文志》列了十五家小说。很多研究文学史特别研究小说史的专家都认为先秦并没有“小说”,并以汉武帝时候的方士虞初以“医巫厌祝之术”著《周说》作为“小说”的起源。
“《赤鹄之集汤之屋》无论从简文的故事结构、内容和性质还是从写作方法上来看,具有鲜明的小说特征,至少可以作为《汉书·艺文志》所说的那种小说家的小说。把《赤鹄之集汤之屋》看作先秦的小说作品,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黄德宽说,汉代的小说创作大都与神仙方士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赤鹄之集汤之屋》的故事也体现了浓厚的巫术色彩,这种与汉代小说家创作特点的一致性,恐怕不是偶然的。
《赤鹄之集汤之屋》讲述了一个故事,汤王发现一只赤鹄,把它射下来让小臣做羹。汤王出门后,他的妻子要求尝羹,在她的迫使下小臣让她尝了鹄羹。小臣惧怕汤王追究而逃跑,后被巫乌搭救后,去见夏桀,并帮助夏桀斩除作祟的灵异之物。
黄德宽认为,从人物真实性来说,《赤鹄之集汤之屋》中汤、夏桀、小臣这些人是真实的,也有文献记载可证,但故事情节属于想象虚构,属于《汉书·艺文志》小说的街谈巷语、趣闻轶事分类;整个故事情节有起有伏,生动有趣,但是并没有特殊的政治寓意,只是具有叙事文学的审美功能。这些都说明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在先秦时期已经萌芽。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