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2013“迭代与平衡——中国地产新视角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进行了题为“城镇化,下一阶段的增长动力”的主题演讲,以经济学家的视角解读中国城镇化的课题。
巴曙松表示,土地、资金和人口的自由流动三个因素构成了城镇化,我们过去二十年城镇化的重点主要表现在生产结构的转变,但是我们的就业结构的转变落后于生产结构的转变,未来的新的城镇化更加强调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
过去二十年中,我们在城镇化中也面临了很多问题,巴曙松表示,城镇化里面非常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整个土地的密度、使用的效率不仅没有提高,还有所下降。我们的城市建成区的面积增速远远高于城镇人口的增速,人口的密度在城区反而还下降。对于城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巴曙松表示,下一阶段中国的城镇化可能会是一个分化的过程,不同城市的发展路径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生产和就业结构的转变方向和速度会有所差异,从而导致消费和居住方式的转变也必然有所不同。
点评:自从去年新型城镇化提出以来,房地产界人士对于这一提法高度关注,在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等不少专家看来,理解新型城镇化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改变城镇化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发展模式,比如已经在城镇的农民工,如何让他们享受到定居落户的问题以及一系列相关改革。这和过去单纯追求数量、粗放城镇化发展不一样,因此判断新型城镇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就不能简单套用过去的经验。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