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成熔兴
武汉大型小区越建越多,南湖花园、常青花园、百步亭、金银潭等居住片区都在数千亩,居民出行困难。
公交进社区,武汉市民期盼多年,为何屡屡失望?
昨日,武汉市公交办、公交集团相关人士直陈,新建小区在规划建设时未考虑公交进驻,道路、场地设计无法满足公交行驶、停靠标准,是最大制约因素。
昨日记者走访硚口天顺园小区,周边长风路、丰顺路、江达路等均为双向两股道,且小车、货车混行。对向行驶的公交会车时必须小心驾驶,才能避免擦碰。
天顺园区域有居民7万多人,但将终点站设在此处的,仅712一条线路。
此外武汉市公交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常规公交长12米,调头时转弯半径需20米到30米,天顺园区域内满足如此条件的道路不多。因此,712路只能将终点站设在一座工地门前,工作人员介绍,等工地完工时估计又得搬家。
更有甚者,还有不少新建小区的开发商,在小区开发之初,提供免费场所吸引公交进驻,拉动人气进行促销。但居民区一旦形成规模,开发商又往往以公交场站存在安全、噪音隐患为由,“卸磨杀驴”。去年底,782、543路公交就相继遭遇驱逐。
武汉市此次试水“微型公交”,特意选择了车长为7.7米和6.6米的公交车型。相比之下,这些车车身短,方便停靠、转弯及调头,可驶入小区道路。因此,微公交采取循环运营,并不在小区内设置站点,前述问题就迎刃而解。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