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8日讯(记者 李国斌)近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衡阳市文物局和衡南县文物局对衡南县土谷塘航电枢纽淹没区的彭祠大屋窑址进行了整体发掘,在两座宋代窑址中,发现了大量瓷器和窑具。
所发掘的彭祠大屋两座宋代窑址破坏严重,均属残存窑体结构,残长8.6米,宽近3米,呈长条形斜坡龙窑。窑内出土的器物以形态各异的壶、罐为主,另有碗、钵、碟、缸、瓮、酒杯等,还有大量匣钵、垫钵、垫墩、垫圈等窑具,及碟凿、牛头形陶塑、陶球等。此外,还发现一个上有“通釉少面盆钵”铭文的器物。
专家介绍,该窑址属衡州窑系列,釉色以淡青、翠青为主,并有少量褐色釉,出土的器物大部分形体较大,品种丰富,将为研究衡州窑制作工艺提供重要的实物依据。窑址内出土的5枚陶球,呈黄色,外表有细缝,比较少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张兴国表示,以往发现的陶球,一般是网坠和纺轮,而此次出土的陶球样式独特,还是第一次见到,其作用还要进一步研究。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