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7日讯(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唐世日 邹高峰)连日来,上课的预备铃声刚落,江华瑶族自治县河路口镇关水阁完小就传来“蝴蝶歌”、“嘞嘞嘿”原生态瑶歌声。据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县常年学习、传承瑶文化的中小学生已达2.5万余人。
2006年,该县挖掘和提炼瑶族服饰、歌舞、木棒球、打陀螺等瑶族文化精髓,编写《瑶文化知识读本》、《瑶文化韵文读本》等乡土教材。他们把学习和传承瑶文化纳入学校日常教学,在中小学成立瑶文化教师表演队,组建瑶文化学生兴趣小组,构建“瑶文化专家——骨干教师——教师——骨干学生——学生”瑶文化校园传播格局,推动瑶文化扎根校园。
长鼓舞是瑶族民间歌舞的典型代表,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县大圩镇中小学校教师人人习练长鼓舞,还邀请“长鼓王”赵明华老人传授在1平方米八仙桌跳长鼓舞的技巧,近2000学生成为了跳长鼓舞的好手。目前,该县形成了涛圩镇上游完小的瑶族木棒球、大路铺宝昌中学的瑶族舞蹈等“一校一特色”校园文化,全县特色瑶文化学校达41所。今年8月,该县沱江镇一小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该县还利用双休日等节假日,以县民族文化宫为阵地培训中小学师生4万多人次。在瑶族文化的熏陶下,全县学生文艺素质得到提升。2010年以来,该县中小学生连续3年参加省民族文化汇报演出,获市以上文艺奖项80多个,200多名艺术考生高考上榜。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