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隧道里,工人们正拖动钢模。(记者 刘曙松 摄)
记者 冯正安 卢平川 赵福平 通讯员 赵红丽
6日,暖暖秋阳照在牧场村的田野,在这外界无名的袁冲乡山岗里,老河口市引丹灌区清泉沟隧洞除险加固工程,正在紧张有序施工中。
在7米洞径的隧道里,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声不断。工人们正给洞壁加钢筋网、浇混凝土。工程项目部经理武辉说,目前已施工3320米,正昼夜20小时施工,要抢在明年3月完工。
这条全长6775米清泉沟隧洞,在距山岗150米至400米的地下,是一条地下人工河,开凿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北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丹江口水库,与河南省淅川县交界;南端,引丹干渠。源源不断的丹江水,就从这里流向老河口市、襄州区200万田地。因为丹江大坝加高后水位抬升14米,被置于水底的这条隧道必须加固了。
其实,清泉沟隧洞在袁冲乡才3公里长。但在清泉沟隧道出水口处、分水塔下的黄庄,一座装机1万千瓦的水电站正在兴建。
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项目办主任沈涛告诉记者,在清泉沟隧洞外新建出口分水塔后,还要修建引丹渠东、西干渠,可为老河口和襄州区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89万亩,年增粮食产量3亿斤。
因为有水,全乡不再怕旱。乡党委副书记张庆丰介绍,依托岗地地形,袁冲乡今年新建了1000亩核桃基地,先后成立了核桃、薯业、南瓜等5家专业合作社。该乡正全力打造以核桃产业为主,辣椒、山楂、香瓜、南瓜等为辅的特色农业。就在乡政府所在的袁冲街,34岁的李晓伟就开了家南瓜合作社。去年保价收购本地农民南瓜200万斤,销往山东、陕西、河南各地。
因为境内有“天上银河”之称的11公里引丹干渠,还有蛛网般的大小支渠、176座大小水库,加上境内宋代长城、清末山寨,袁冲乡人谋划起了旅游业,国庆长假期间就吸引了1.7万旅游人次。
离乡政府不远的袁冲村社区委员会,设在一座青砖布瓦建成的四合院里,农村书屋里有不少书籍、液晶电脑。村委会旁边,是像城市中心一样的休闲健身广场,和园林式的袁书堂烈士陵园。该乡正推广这样的新农村社区。
袁冲乡有23个村、3.5万人,村村通了公路,去年人均收入7000元。目前,还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产或在建的项目有山石开发、润滑油生产销售市场、食品加工厂等。
80多年前袁冲乡,就有党组织;10年前,该乡列为全国老区乡镇;3年前,该乡与河南省邓州市彭桥乡共创了鄂豫边贸中心党委……袁冲人,从未停歇过迈向富裕美好生活的步伐。
夕阳西下,采访返途中,我们强烈感受到:曾被淡忘的袁冲乡,正强力走进人们的视线。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