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強國新聞

如何看待鼓勵家庭儲存生活必需品?專家:不必過度解讀,更無需盲目囤物

2021年11月03日13:25 |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1月3日電 (王紹紹)近日,商務部印發《關於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到,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

“今年夏天以來,河南、山西等地區遭遇暴雨,突發的極端天氣對農作物造成影響,部分蔬菜的價格近期也在波動,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有些小區臨時封控也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不便。這些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都可能會影響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應,因此,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些生活必需品是非常必要的,但沒有必要過度猜測和解讀。”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在接受人民網“強觀察”欄目採訪時表示。

鼓勵家庭儲存生活必需品並不代表物資短缺

《通知》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並不代表我國商品的短缺。商務部市場調控專家、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指出,今年我國糧食實現“十八連豐”,糧食產量連續七年超過13000億斤,此外,各類消費品相對都比較充裕。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朱小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地生活物資貨源充足,供應應該完全有保障。專門印發《通知》是為了督促各地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指導商貿流通企業加強貨源組織,暢通產銷銜接,提前採購耐儲蔬菜,與基地簽訂蔬菜供貨協議。

“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場供給和平穩運行是商務部的重要職責之一,商務部每年都會例行發布消費市場保供穩價的工作通知。”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告訴人民網記者,此次《通知》基於今年秋冬季節自然災害頻繁發生、蔬菜價格波動上漲、新冠疫情多地散發、拉尼娜現象或將升級等情況,提前做出工作部署,目的是更好地保障今冬明春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

“強觀察”了解到,2020年,國家發改委等14部門印發的《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提到,在秋冬季推出全國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要求參照北京等地推出省級家用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的經驗,制定全國基礎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

適量儲備物資,不必過度擔心或大量囤積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宏偉表示,隨著商品的極大豐富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的生活消費品儲存就相對減少了,隨吃隨買、隨買隨消費逐漸成為人們的消費習慣。

“疫情較重的地區會對小區進行封閉管理,開始時難免會出現措手不及的情況。”在薛瀾看來,並非所有地方的所有社區都有充足的物資作為儲備,短時間的資源短缺會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不便。這個時候,家庭根據自身的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才能更加從容地面對各種突發情況。

不管是哪類突發事件,人們對家庭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都是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必需品作為保証,薛瀾認為,此次《通知》引起了大家對物資儲蓄的關注,提高了大家的應急儲備意識。

“但是也沒有必要囤積太多東西,尤其是蔬菜、生鮮等產品,首先保存期限有限,其次儲存空間也受限。”薛瀾提醒,整體來說,我們國家有著很強的生產、供應和保障能力,即便出現物資短缺也是暫時的,所以大家不必過度擔心從而囤積貨物。

針對近期部分農產品物價上漲的現象,洪濤表示,農產品價格的波動是正常的,是市場經濟常態化的表現,保供穩價也是長期的政策,不用過度反應。

應對突發事件,需做好物資能力雙重儲備

突發事件可能會導致供應鏈中斷,王宏偉介紹,供應鏈是相對完整的鏈條,包括從生產、籌措、運輸、儲存、配送到使用的全過程,多種供應鏈耦合在一起就形成網狀的結構,這個結構一旦有任何擾動因素,都可能對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影響。重大疫情、極端天氣事件導致的交通中斷或社區封控都使得居民適量儲備成為必要,起到應對風險的“緩沖帶”作用。

除了物資之外,能力的儲備更為重要,薛瀾指出,每一次重大的突發事件,都會對若干物質資源和某些設備有些特殊的需求,而且在緊急時刻可能會達到峰值,短期內比平常高出很多倍,這不僅要求我們有應對突發狀況的物資儲備體系,還需要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儲備。

“突發事件剛剛發生時,一些商品會出現價格上漲的現象,這時如果儲備了足夠的生產能力,上漲商品的價格很快就會得到抑制,逐漸恢復正常。”薛瀾進一步解釋道。

與此同時,薛瀾還表示,我們不僅要鼓勵藏糧於民,在一些重要必需方面國家也要有足夠豐富的儲備,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儲備量的增大,其成本也就越高,在保証突發事件的供給能力的同時還要兼顧如何降低儲備成本。

(責編:王紹紹、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