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樓充電引發火災 悲劇如何不再重演?
日前,北京市通州區一小區發生火災,造成5人死亡,火災原因初步判定與電動自行車在室內充電有關。這並非個案,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每年約發生2000起與電動自行車有關的火災,其中80%為充電時引發。
充電著火的原因都有哪些?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智能汽車研究所所長張希表示,正常情況下,電池在充滿電后會切斷充電電流,但是如果電池管理系統出現問題,電池電量狀態估計不准,就可能發生過度充電現象。同時,可能由於電池老化情況嚴重,內部過熱從而導致熱失控。
現在,市場上電動自行車的電瓶有一部分用的是三元鋰電池,張希解釋道,高鎳三元鋰電池在過度充電時溫度不斷升高,電池內部可能會產生劇烈熱失控反應,導致電解液分解形成可燃氣體,引發燃燒,在密閉空間內甚至出現爆炸。
“電動自行車一旦發生爆炸或燃燒,在兩分鐘之內煙氣會迅速蔓延,不僅濃烈,而且具有相當大的毒性,煙氣溫度可以在幾分鐘之內達到80多度。”中國建筑學會建筑防火分會副理事長、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實表示。
“目前來看,市場上電動自行車的電池管理技術良莠不齊,對於電池的狀態監測精度不高,且缺乏安全預警功能。”張希建議,為了減少悲劇的發生,加強電動自行車電池的質量把控尤為重要。電池的生產過程中要確保沒有雜質,電池正負極、電解液、隔膜材料的質量都需要嚴格把關,分裝、測試過程也必須全程檢測到位,以確保電池的質量安全,從源頭上避免火災的發生。同時電池管理技術水平需進一步提升,增加熱失控安全預警功能。
進樓充電為何屢禁不止?
“樓道停放電動車,奪命隻需100秒。”這樣的警示語,在許多城市小區中可以見到。
作為一種快捷交通工具,電動自行車以綠色、實用等特點廣受居民青睞。來自中國自行車協會的數據顯示,我國電動自行車年銷量超過3000萬輛,社會保有量接近3億輛。這麼多的電動自行車在哪充電、怎麼安全充電就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
早在2017年,公安部印發的《關於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范的通告》中就要求,嚴禁在建筑內的共用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處等公共區域停放電動車或者為電動車充電。公民應盡量不在個人住房內停放電動車或為電動車充電。
今年8月1日起實施的《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也明確了相關法律責任,在高層民用建筑的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機構責令改正,對經營性單位和個人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對非經營性單位和個人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既然國家已經加大了電動自行車的安全管理,明令禁止電動自行車在樓內公共區域充電,很多地方或小區也都不允許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可為什麼這種現象屢禁不止?鄭實表示,首先,大多數居民對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認識不足,不了解它的火災危險性,也缺乏必要的火場逃生自救能力。其次,和不少老舊小區充電配套設施並不健全有關。再次,傳統投幣式充電設備不安全也是居民不願集中充電的重要原因,因為缺乏監控手段,一旦付費就沒法停止,而且在充電過程中插頭有可能被拔掉。此外,也與大眾覺得集中充電“不經濟”有很大關系。
專家:把充電要求納入小區規劃
應急管理部部長黃明近日表示,對電動自行車火災等沖擊安全底線的問題,要綜合考慮充電、防盜、電價等因素,疏堵結合精細治理,以便民利民措施確保安全管理落到實處。
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整治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存在電動自行車及電池違規生產、違規銷售、違規拆改裝等問題﹔也有電動自行車及電池在建筑內違規停放、充電問題﹔同時還有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不足和缺失的問題。
據了解,新建小區很多都考慮到了居民電動自行車的充電需求,配置了充電設備。但一些老舊小區充電場地不足、充電設備匱乏的問題普遍存在,這無疑加大了小區的消防安全隱患。
對此,鄭實建議要配備足夠數量的集中充電裝置。“如果在停放庫室內設置充電區域時,應用實牆將其分隔開來,形成單個可控的單元,一旦發生失火不至於過度蔓延。如果在室外建設停車場所,最好建設成開放的形式,即有頂棚遮雨,側面是開敞形式,這不僅有利於通風採光,更重要的是一旦發生火災,煙氣能迅速擴散,減少人員傷亡。”
此次北京通州起火住宅共5層,高18米。其中4層、5層為復式結構。3層起火后迅速蔓延至4層陽台,並躥至客廳及5層臥室。“這次通州的火災是由3層通過陽台向上蔓延,但對於住宅設計而言,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在火災發生時火勢不會上下或水平蔓延。”鄭實進一步解釋,兩層住宅上下之間通常要設計有窗檻牆,如果是落地窗也應為防火玻璃,大概一米二、三的高度,在火災發生時,即使火焰躥出窗戶,也難以蔓延到上一戶。針對老舊小區,鄭實建議,把電動自行車的充電規定統一納入到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的要求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