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國家安康,人民幸福。我們的生活忙忙碌碌,平平淡淡,卻又蒸蒸日上,就像乘坐著高鐵,馳騁在生活的軌道上,快速卻平穩。隨著列車,我們走進2020年,早已習慣了安居樂業,幸福安康的我們,怎麼也想不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橫在了我們的面前,引爆了一場戰爭,一場沒有硝煙但拼殺無比慘烈的戰爭。
這場戰爭中,我們的敵人很小,小的肉眼看不見,但它威力巨大,能夠迅速復制,並快速傳播,殺傷力巨大,它叫新冠。它偷偷地來了,襲擊了我們。它來自何方?什麼樣子?多大威力?在我們還沒有搞明白的情況下,就已經被它打得措手不及、手忙腳亂、丟盔棄甲。
還好,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還有我們,調整迅速,再次投入到戰爭中。在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指揮下,我們全員參戰,展開了從上至下、齊心協力的抗戰。戰爭中,我們失去了家人、親人、朋友和兄弟姐妹。戰爭中,我們遭遇了誤解、白眼、敵視和猜忌。戰爭中,我們的企業停了業,我們的學生停了課,我們的酒店關了門。戰爭中,一個個消息傳來,他和她犧牲了,他和她倒下了,他和她出院了,他和她康復了。
多少年來,我們所遭遇的,我們所經歷的,沒有一次能夠像今天這樣,讓我們的心為之一起滴血,讓我們為之一起跳動,讓我們為之一起哭泣,讓我們為之一起憂慮,讓我們為之一起感動,讓我們為之一起加油,讓我們為之一起吶喊,讓我們為之一起喝彩。艾青有首詩這樣說:一棵樹,一棵樹,彼此孤離地兀立著,風與空氣,告訴著它們的距離,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它們的根生長著,在看不見的深處,它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我們,14萬萬中國人,就是這一棵棵的樹,我們的根須因為新冠糾纏在了一起,迸發出力量。不管我們是守在家裡,是出征上前線,還是把守關口,還是奔波在路上,我們在哪裡,哪裡就是戰場。一個新冠,讓我們處處是戰場,人人皆戰士。
這是一場戰爭,一場殘酷的戰爭,一場有代價的戰爭,但卻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無論多少傷亡,多少犧牲,多長時間,我們終究必勝。自古以來,隻要是戰爭,一開戰,就沒有贏家,但這一次不一樣,我們與新冠的一戰,最終的贏家,不是別人,一定是我們。
因為新冠,讓我們更為我們的國家驕傲!
疫情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國家一聲令下,我們都把自己封在了家裡。面對一場沒有預演過的戰爭,一個國家和政府要多麼英明,才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出如此正確無誤的決策和指令。一個怎樣的國家和政府,才會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這樣如此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位置,不惜任何代價,盡全力去減少傷亡和犧牲。又是怎樣一個國度,14億人啊,同一個步調,同一個行動,同一個心跳。在這裡,新冠雖然張牙舞爪,張著血盆大口,大開殺戒,但我們並不畏懼,因為我們背后站著一個強大的國家。疫情帶來的寒冷恐懼雖在,但我們並不害怕,因為我們感受更多的則是大家庭帶來的溫暖和安全。不明就裡的指責、猜忌和埋怨,我們勇敢面對,因為我們有14億同心的同胞共在,我們並不孤單。
是我們的國家,用最快速的方式遏住了病毒的咽喉。
是我們的國家,一句"走,咱們回家",溫暖了14萬萬心。
是我們的國家,用最科學的態度和最嚴謹的數字,還原著事情的真相。
是我們的國家,在與死神賽跑,全力搶救著生命。
是我們的國家,創造著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這些震撼人心的詞匯。
是我們的國家,用踏踏實實的腳步,用實實在在的舉動,創造著奇跡。
一方有難,八方伸出援手,這就是手足兄弟。十天一個醫院,這就是速度和實力。一個個血紅的手印,主動請纓上一線,這就是無私和大愛。一個個白衣天使的倒下,這就是平凡中的大無畏。一個個逆行而上的背影,這就是甘願赴死的大悲壯。
一個個身影,一個個面龐,一個個片段,知名的,或不知名的,都是我們國家的好兒女。有這樣的好兒女,就有這樣的國家媽媽。沒有一個國家媽媽,能有她這樣的歷史和文化,沉澱5000年,厚重而悠長。她的兒女就是在這樣的歷史和文化中熏染長大:天破了,我們來補天﹔太陽多了,我們就給它射下來﹔山擋住路了,我們就把它給移開,這是怎樣的一種大無畏中的大氣魄。孔孟的仁義禮智信、老子的上善若水,幾千年的思想碰撞與融合滋養著我們,愛中的無私與忘我,融進我們的血肉,成為了我們的天性。
華夏走了5000多年,一路行走,一路磨難,跌倒過,受傷過,但都挺過來了,“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其赤。”多難興邦,磨難中的行走一次次挺直了我們的脊梁,強壯了我們的筋骨,堅強了我們的精神。國家若強大,山河則無恙。
是新冠,讓世人再次看到了我們國家的大愛和大義。
是新冠,讓世人看到了我們國家的正義和大度。
是新冠,讓世人更加感受到了我們國家的關愛和溫暖。
是新冠,讓世人看到了我們國家的實力和強大。
我們國家雖然不是因為新冠,成為了那樣,但我們國家,卻是因為新冠,讓他們看到原來我們本來就是那樣。 讓他們也看到,中國復興,不僅是我們的夢,更是我們腳下的路,我們正在一步一個腳印,踏實了,在往前走。讓他們看到我們的國家是個好媽媽,我們都是好兒女,我們是這樣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正是這樣的家國,給我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滋養我們去成長,一直以來,我們的成長,都是趨向陽光,向上再向上,可能有所迂回,可能有所緩慢,但卻從未停止過。我們愛我的家國,也為生在這樣的家國而驕傲。我們發自心底無數次感嘆:何其有幸,今生能夠生在華夏家!
是新冠,讓我們停下來等待我們落下的靈魂!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生活著、忙碌著、奔跑著,熱熱火火。路一會兒這兒堵了,一會兒那兒堵了,喇叭聲此起彼伏。車流穿梭如織,除了堵車,沒有停息的片刻。人聲嘈雜,唯有深夜似乎才會換得一絲的安寧。今天你一個飯局,明天我一個聚會,你未唱罷我已登場,鬧鬧哄哄。周邊在喧囂,四處在哄鬧,你我無處可逃。你在說話我在聽,但卻無法靜心去傾聽。親人等我們去陪伴,可是我卻身不由己,有心而無力。花開了,眼看著花兒,心卻念著今日必須交的稿子,還沒有寫完的作業。下雪了,美麗的雪花隻能吸引我們停步片刻,因為班上還有我們沒做完的工作,家裡還有人等著我們回去填飽他們的肚子。生活的火車在飛馳,我們跟著火車的慣性在奔跑,似乎永遠沒有停止的那一刻。正如《小王子》裡的一句話:"我們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沒有靈魂的蒼蠅,喧鬧著,躁動著,聽不到靈魂深處的聲音。時光流逝,童年遠去,我們漸漸長大,歲月帶走了許許多多的回憶,也消蝕了心底曾經擁有的那份童稚的純真,我們不顧心靈桎梏,沉溺於人世浮華,專注於利益法則,我們把自己弄丟了。"
那我們一路奔跑,一路拼命,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了掙錢?為了評職稱?為了當更大的官?為了住更大的房?為了孩子有更好的教育?到底為了啥,似乎也說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得到什麼,似乎知道又似乎不知道,那個東西似乎就像隱藏在雲層后面的月影,朦朦朧朧,以為自己能看的清楚,但認真去看的時候,又那樣模糊去了。
因為從來沒能夠靜下心來去思考這樣的問題。一路走過來,似乎懸在前面引誘我們就是兩個字:錢和權,或者換個詞來說,就是名和利。錢權和名利似乎成了一種信仰,理想似乎成了花不完的人民幣。實際上,我們的祖先在造字時就有先見之明,似乎在提醒我們后人,目亡即盲,也就是說眼死了,就什麼都看不見了。心亡則忙,心丟了就隻剩下忙了,為了名利和錢權,我們的心雖在卻猶亡,我們甚至不知道因為什麼而忙,忙得就像感覺自己隨著急流轉呀轉,像陷進漩渦隨著慣性被卷了進去,無力抽身。你忙,我忙,他也忙,你催,我催,他也催,快,快,快,一切的一切都在往前沖,慢不下來,更停不下來。
白岩鬆在《幸福在哪裡》一文中說得好:上世紀的戰亂時代,偌大的中國,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國,再難找到平靜的心靈。
想起沙漠裡有一支這樣古老的游牧部落,長期遷徙,居無定所,但他們有一個堅持不懈的習慣:那就是每次行走兩天,必須停下來休息一天!世世代代,從不例外。曾有外人不解地問部落首領:為什麼你們要堅持走兩天歇一天呢?年邁的部落首領耐心地解釋說:我們的腳步走得太快,而我們的靈魂走得太慢,走兩天歇一天,就是為了等我們的靈魂趕上來!
我們也是這樣,跑得太快,把靈魂拋在了后面,我們需要歇歇腳,等一等我們落下的靈魂,一起找回我們丟了的心。
是新冠,讓我們的喧囂和哄鬧歸於沉寂。疾馳的火車來了個急剎車,一直播放不到頭的生活劇突然來了一個暫停鍵。外面的喧鬧戛然而止,忙於應酬、很少回家的老公不得不回家了,疲於職場的媽媽突然有時間陪孩子了,冷漠多久的夫妻有了足夠的時間和機會用來緩解關系了,以前沒有時間做的似乎有時間可以做了,以前不重要的現在似乎重要了。一個暫停,讓我們突然明白,不得不喝的酒原來可以不喝,不得不去的應酬原來可以不去,不得不做的工作原來可以不做,不得不開的會原來可以不開,不得不聚的聚會原來可以不聚,擁擠不堪的道路原來可以這樣寬敞安靜,經常想逃離的家原來是這麼安全溫暖。看到病毒折磨的人,看到前線的生離死別,看到疫情中眾多的無奈,才明白,幸福原來就是這麼簡單:守在親人旁,簡單的一日三餐,你好,我好,他好,就是幸福。
因為新冠,我們放下手中的工作,推下各種應酬,宅在家裡,靜下心來想一想:生活,生而活著,要為什麼而生,要為什麼而活。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隻有關乎到每一個人生命安全的大事件,才能給這個浮躁的世界來個急剎車!讓我們都冷靜思考一下我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是新冠,讓我們真正思考誰才應該是我們的星!
新冠病毒,這個隱形殺手,來去不知所蹤,凶猛無比,它給我們所帶來的傷害和生死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個確診者和死亡者的統計數字,看起來冷冷冰冰,了無生氣,但每一個數字后面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是父親或母親,是丈夫或妻子,是兒子或女兒,撕扯著親人的心,割裂著筋脈骨肉。每一個個位數的增加,即使是小的不能再小的"1",對一個家庭而言,意味著的則是全部,意味著死亡、失去、痛苦、破碎和絕望。死亡是可怕的。
但是,面對死亡,有人選擇逃避,有人卻選擇迎難而上。都說新冠帶來的疫情是一面鏡子,不僅能照出誰美和誰丑,還能照出誰是妖怪,誰是真正的救世主。國難當頭,正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時候,有7成的明星選擇了出國避難。那些明星,他們在中國撈了數不清的金錢,頂著粉絲給加上的耀眼光環,拿著天價的片酬,隨便一個代言的收入可能都是尋常百姓一輩子的奮斗。他們在最危難的時候,拋下了我們。原來,你的顏值高不高,唱歌好聽不好聽,電視劇演得真不真,哭得像不像,穿的靚麗不靚麗,背包大牌不大牌,危難之時,並不能拿來救命。你不僅不救命,患難也不願意相共,有的不僅不共患難,還有點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的意思。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們可以給你光環,也可以收了你的光環。給你星的位置,你不發光不發熱,不指引正確的方向也就罷了,你還玷污它,那你就下去吧。
曾經說過,死,誰都害怕,不管你是誰,都不能輕賤任何一個人的生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親人和家人,每個人的生死都會牽動著親近人的心。我們可以從容赴死,但我們卻不願意因為我們的死給自己的家人和親人帶來無盡的悲痛和哀傷。那些被我們冠以光環的影視明星們,他們的命是命,那我們那些逆行而上的人們呢?他們的命難道不是命嗎,他們難道沒有親人和家人嗎?借用網絡上的一段話來說:接近100年的年齡段的人都在為了國家的安危奮斗。84歲的鐘南山院士親赴武漢指導工作,73歲的李蘭娟院士抗戰在疫情一線,63歲的鄭楊教授駐守重症病房,57歲的張定宇院長從病魔手中搶人,46歲的退伍軍人劉森波主動請纓前往武漢,35歲的江勇不辭艱辛為醫護人員提供強有力的后勤保障,27歲的民警趙闖奔赴各地為患者謀一線生機,23歲的朱海秀護士放棄闔家團聚隻為求治更多病人,20歲的劉家怡說:"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個孩子了"。戰疫前線,有多少人倒下了,再也沒能站起來,據統計,"戰疫"第44天時, 有72人以身殉職,5名90后,還有2人僅26歲。這些逆行者中,從院士到普通的無名人士,不是他們不要命,是他們在以自己的命換他人的命。他們也有家,只是他們認為大家比小家更需要他們。也正是他們,再次刷新了我們的三觀。是鐘南山和李蘭娟院士,讓我們看到,知識才是救命的良方。是他們,輔警,司法人員,醫生,護士,快遞,民工,讓我們看到,普通人,普通的工作,心系大家,做好本職,就是我們的英雄,就是我們的星。也正是他們,讓我們看到,最美的不是光鮮的衣著,精致的妝容,而是逆行的背影,防護服下笨拙的腳步,汗濕的臉龐和衣裳,還有滿含淚水的目光。
都說自古英雄定太平,太平盛世看戲子。這次災難之后,戲子這顆星,也該下去了吧,我們富國強民的路,需要那些能夠指明前行的道路,引領我們正確行走的星。
是新冠,讓我們開始思考:今后怎樣行走才能配得上我們所遭受的苦難!
記得董卿在《朗讀者》裡給苦難所帶來的痛苦有個最好的注解:痛苦對我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一語道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中國古代文人有多少沉郁頓挫的痛,就有多少達觀不屈的逆境重生。1849年,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參加反對沙皇的革命活動而被捕,險遭槍決,最終他是戴著手銬腳鐐離開了彼得堡,開始了漫長的流放生涯,但是痛苦的牢獄生活並沒有擊垮他,相反把他推上了文學創作的巔峰。他曾經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他說"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我想這句話的含義是,即便我們在最惡劣的境遇,我們仍然有著不可被剝奪的精神的自由,可以選擇以尊嚴的方式面對痛苦,而這種選擇本身,就彰顯著人性的高貴。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他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品格和智慧,而隻有經受住考驗的人,才能夠享受到由痛苦轉換而成的財富。
對一個人來說,苦難所帶來的痛苦可以轉化成一種財富,一種受益終身的財富。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何嘗不是這樣。我們不喜歡苦難,更不期待苦難,但當我們遭遇了苦難,我們不會逃避,更不會畏懼。台灣作家牧也在《跌倒》中說到:風跌倒了,才有了美麗的落葉。雲,跌倒了,才有了滋潤大地的雨水。太陽,跌倒了,才有了靜謐的夜晚。所以,讓我們不再害怕跌倒,讓我們在跌倒時,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
我們華夏同胞就是這樣,用最美麗的姿勢,用最響亮的聲音,面對苦難,異口同聲發出一聲吼,不懼怕風雨的人,風雨就是助威的吶喊!
疫情還在持續,和新冠的戰斗還沒有結束,當我們回思這次經歷的時候,感悟良多,這次經歷給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帶來了刮骨挖肉的傷亡和苦痛,也緩慢了我們的經濟,但許多年后,回頭再看,這次經歷,我們不僅僅在失去,同時也在得到。它擦亮了我們的眼睛,聰靈了我們的耳朵,清洗了我們的靈魂,擺正了我們的方向,同時,它給整個民族所帶來了的價值轉向,所產生的凝聚力,所帶來的國際戰位,以及犧牲背后的民族大義,都會讓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往前邁出更大的一步!隻有歷經磨難的國家和民族,才會更有希望,才會更有力量,才會行走更久遠!
也讓經歷了這次經歷的我們,我們這些華夏兒女們,有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和直擊靈魂的觸動,這樣的經歷,鑄就了我們的成長,尋求到了我們的本心,並碑刻了見証!每次的磨難都是大自然對我們自我覺察和反省的提醒!每次的磨難都是見証人心提升覺悟的時刻,磨難中的犧牲和傷亡不正像譚嗣同那樣,用自己寶貴的生命,點亮我們前行的照路燈,指引我們前行的步伐!活著的我們,用感恩的心活著,用更加堅定的步伐去行走,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和責任!
很多年后,當我們面對我們的孫子,我們的孫子的孫子,說起這次災難的時候,摸著自己的心口,敢於說:我們的行走,一路走來,配得上我們所經歷的苦痛,和我們所遭受的失去!
王紅英書於2020庚子年3月8日
服務郵箱:rmzz@people.cn 服務熱線:010-65363866(服務時間:工作日10:00-18:00) 創作者交流QQ群:190793094
人民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