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有點特別,沒有往年熱鬧的走親訪友,沒有三五個朋友聚在一起寒暄,也沒有和家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待在家裡的日子好像特別漫長,看視頻看朋友圈總能被大家想出的打發時間的辦法逗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用這段特殊的宅在家裡的日子心無旁騖地來一場“破冰行動”?
一年很長,長到365個日日夜夜,8760個小時﹔一年很短,短到來不及跟家人朋友聊聊最近的生活和工作就又要出發了。每年春運的時候,看到新聞上浩浩蕩蕩的歸家大軍在機場、火車站行色匆匆的模樣,心裡也不知是什麼滋味兒,有點心酸又覺得很溫暖。溫暖的是一年辛辛苦苦在外打拼的人們終於可以回家和親人團聚了,終於可以再看到家鄉的夜色吃到熟悉的味道﹔心酸的是不久后他們又要踏上新的旅程,開啟下一年忙碌的生活。今年過年很多人都擁有了一個很長的假期,不用像往年一樣,還沒有回家就已經訂好了返程的票,終於有機會陪陪家人,和一年未見的父母話話家常、聊聊一年的工作和生活,終於有時間和好久沒見的朋友視頻聊天,談談心事、聊聊過往。
圖片源自網絡
上學的孩子回到家,跟父母說說學校的生活和趣事,聽奶奶再講講那些不知道聽了多少遍的往事,讓媽媽教你做她的拿手好菜,偶爾看看書練練字······上班的人們回到家,跟父母聊聊一年的收獲與來年的憧憬,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看電視。雖然忙碌了一年,很想休息休息,可突然閑下來,卻有點不適應。難得有機會待在家裡,為什麼不試試放下手機和家人好好地聊聊天,享受一下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呢?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打亂了我們以往的生活步調,我們與家人朋友在一起好好聊天的時間越來越少,人與人之間也變得越來越疏離。是我們變得冷漠了嗎?不是,是因為那些有形和無形的阻礙成了我們發展人際關系的牽絆。我們經常能和朋友和同學和同事快速建立良好的關系,並讓這段關系穩定地發展,可我們中間的很多人跟父母之間的關系是否好像被一層薄冰籠罩?這層冰可能是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可能是不經意間說出的話語讓彼此不舒服,可能是缺乏溝通而引起的心與心之間的疏離。這個假期,就是“破冰行動”的最佳機會。
“距離產生美”這是現代著名詩人黃穎說過的一句話。其實這是美學的一個著名命題,原意說的是人們在欣賞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等的審美過程中,必須保持特定的、適當的距離,如時間距離、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否則就會影響和削弱審美主體的審美效果(釋義出自百度百科)。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這句話開始被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大多數人都會有一個感覺,離的很近的兩個人慢慢關系會變得疏遠,而分開一段時間后再見面關系又會親密如從前。仔細想想好像確實如此,但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我好像又有新的發現。距離是會產生美的,長期的分離之后短暫的相處,你會自動忽略兩個人之間一切語言和思想的障礙,從而很大程度上改善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可是這只是暫時的,一段時間之后,兩個人又會出現摩擦和隔閡。所以我想應該這樣說這句話“距離產生短暫美”。距離本身是一個外在因素,時間一久距離一長,關系當然會緩和,但是一段時間后,你會發現因為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反而會讓兩個人更陌生,更無話可說。所以交流與溝通才是拉近人與人之間關系最好的方法。人類之初,刀耕火種、茹毛飲血,沒有像現代一樣發達的高科技更沒有網絡和任何通訊工具,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唯一方式就是面對面的談話,語言從人類文明誕生的那天起就是人與人之間感情最好的黏合劑。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麼語言就是心靈的眼睛,溝通就是通過語言看見彼此的心。
圖片源自網絡
這個假期我不斷在想高考前班主任對我們說過的那句話:“三個月的假期,我希望大家能多在家裡陪陪父母,好好緩解一下這些年來你們和家長即將破裂的‘中國式的親子關系’”。我記得當時我聽到這句話的一瞬間,眼淚刷地一下就沖出了眼眶。為什麼哭?我不知道。后來很長一段時間我才慢慢想明白,可能是因為高考的壓力壓抑了很久的情緒在那一瞬間終於控制不住了,可能是我自身和父母的關系確實在高考前降到了“冰點”,所以我感同身受。我記得那天,班主任跟我們說他帶了這麼多屆學生,了解過很多的學生和家長,幾乎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很明顯讓父母孩子和老師焦灼,也有的潛伏在一件件堆積起來的小事中沒有顯露,但是他能看出大多數家庭父母和孩子的關系都急需要“升溫”。
圖片源自網絡
高考在中國的熱度每年都是有增無減。這不僅是大多數學生一生必經的“西游記”,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一路打怪升級最后取得真經,還是中國的家長一次充滿挑戰的“修煉”。高考磨學生也磨家長,最后很多家庭都形成了一種模式:孩子與家長“互相磨”,結果就是孩子和家長的關系不知不覺變遠了。我不否認一小部分家庭從未出現過這種狀況,父母與孩子總是能夠心平氣和融洽地相處。可是,我所認知的現狀,是中國大部分家庭都會有的“關系冰點”。這種“關系冰點”可能來自種種原因,可能是孩子沉溺於打游戲、家長不讓孩子打游戲﹔孩子對學習不上心、家長急的團團轉﹔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家長卻認為與學習無關······不論是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因素導致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種種問題,不斷積累不斷激化,慢慢成為了影響親子關系的“慢性毒藥”。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終身受益,而怎樣才能創造這樣的家庭環境呢?我想這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
去年有一部電視劇《小歡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視劇圍繞高考講述了發生在三個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故事,而這三個家庭基本就是“中國式親子關系”的三種典型。這個假期有時間重溫這部劇,確實有很多感觸。
圖片源自網絡
先說說方一凡一家。方一凡是一個陽光開朗的男孩,喜歡動漫,喜歡打游戲,雖然成績不太好,還總闖禍經常“挨揍”,但是正直熱情,是一個妥妥的“暖男”。她的爸爸媽媽是典型的“虎媽貓爸”,媽媽脾氣急,而爸爸總當方一凡的“擋箭牌”。童文潔恨鐵不成鋼天天著急上火,總說方一凡不務正業,都高三了還吊兒郎當不愛學習,因為學習的事母子倆經常“斗智斗勇”,這就苦了方圓,經常幫兒子“頂風作案”,不過他對兒子從來都是說服教育。方一凡想要自由,可童文潔卻覺得他不求上進,必須時常“敲打敲打”,結果卻經常鬧得一團糟。
還有季楊楊一家。季楊楊性格有一點點孤僻,喜歡賽車,成績也不太好。他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六年沒有好好相處的一家三口突然在一起生活,讓從小舅舅陪著長大的季楊楊很不適應。父親事業上比較成功,卻有一點刻板,說話直來直去,剛開始的時候和兒子關系很僵,母親溫柔善良,總是在做這對父子的黏合劑,經常跟丈夫說孩子大了,凡事要慢慢跟他說。楊楊想要一個理解他支持他的父親,季勝利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劉靜想要一個和睦的家。可是六年,楊楊的父母錯過了他六年的成長,錯過了他六年的喜怒哀樂,錯過了他從一個小孩子變成一個大男孩最美的時光。六年的時間,六年的距離,六年沒有說的話,讓這個家庭變得陌生,他們需要慢慢地去適應彼此,適應對方的生活。
最后就是喬英子一家。喬英子是一個活潑懂事的女孩,喜歡天文,一直夢想能考上南大天文系,是一個小學霸。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離異,英子一直跟著母親生活。英子的母親宋倩是一位教師,一直望女成鳳,把英子當成自己的驕傲,希望英子能考上清華。由於母親給的壓力,英子慢慢感到力不從心,自己與母親的關系也越來越僵,父親喬衛東心疼女兒,總是想方設法讓女兒做想做的事,可是父母之間卻經常吵架,也讓英子很難受。宋倩對女兒“包裹式的愛”其實是中國很多家庭會出現的問題,父母和孩子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站在宋倩一個母親的角度,我辛辛苦苦把孩子撫養長大,我每天用盡心思照顧她的飲食起居,我希望我的孩子聽我的話,不要做與學習無關的事,希望她能考清華,希望她有一個好的未來,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這有錯嗎?站在英子一個孩子的角度,我知道媽媽為我付出了她全部的心血,我努力學習不敢懈怠就怕辜負了她,我聽她的話就是為了她能高興,可是媽媽的強勢壓的我喘不過氣來,我喜歡天文,我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這有錯嗎?站在她們各自的角度,英子和宋倩都沒有錯。可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我更傾向於英子。宋倩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女兒,這一點我並不否認,而且非常感動像她一樣的家長為孩子所有的付出。可她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不應該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發展,有時候愛得太滿也是一種傷害,這種“包裹式、鑲嵌式的愛”讓多少家庭的關系變得緊張,讓多少孩子的身體被愛包裹、心卻與愛分離,讓多少家長嘔心瀝血卻總覺得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於孩子漸行漸遠。孩子說我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我有自己的人生,家長說我是過來人,我能害你嗎。“中國式的親子關系”大概就陷入了這種怪圈,父母和孩子各有立場,分不清對錯。
圖片源自網絡
看到這部劇的最后,終於鬆了一口氣。不是所有陷入僵局的關系都無解,而是在於父母和孩子能不能通過有效的溝通,慢慢理解對方,也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從而找出一個打破僵局的方法,讓雙方和解。后來方一凡的父母發現他有舞蹈天賦,慢慢改變心態支持他藝考,最后方一凡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通過藝考,心願成真﹔季楊楊的父親假裝網友跟兒子聊天,后來父子倆終於放下彼此的芥蒂,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喬英子和媽媽好好溝通后,母女倆終於解開心結,最后如願以償考上南大天文系,父母也復婚了。電視劇圓滿大結局,困擾很多家庭的問題似乎在電視劇中找到了全新的出路,我們也該思考一下如何改善或者升溫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我們自己,和父母、和孩子的關系。
僵持解決不了問題,父母和孩子身上的血緣關系無法磨滅,本該是世上最親近的人。如果你是孩子,你該想想多久沒有和父母好好說說話了,你是不是還在嫌父母的嘮叨,你的游戲你的手機是不是成了你和父母之間的屏障?如果你是父母,你該想想孩子為什麼要跟你對著來,僅僅是因為叛逆嗎,你真的了解他們是怎麼想的嗎?這個假期,我們都該放下手機,和父母、和孩子好好聊聊天。千萬不要讓時間的洗刷、距離的遙遠稀釋了最為重要的親子關系,千萬不要讓那些想說的話壓在心裡成了束縛親情的桎梏。
這個假期,我想了很多,我慢慢理解了媽媽的嘮叨,父母的苦心。我意識到我高考前的叛逆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煩惱,我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實說我媽媽跟電視劇裡的宋倩老師挺像的,我經常因為她總是沒完沒了的給我灌輸學習有多重要、干涉我的生活而感到煩惱甚至無所適從,我還曾幼稚地想大學一定要離開她的“監視”,走到遠遠的地方去,現在才發現逃離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問題越放越大、越拖越糟。一個學期獨自生活,我好像有點明白很多孩子都反感的媽媽念經一樣的嘮叨其實每一句都是愛,爸爸媽媽又何嘗不想給你自由,又何嘗想跟自己的孩子變成“仇人”。一個長假在家和父母朝夕相處,一起做飯、一起看電視、一起聊天,不得不說以前那種一回家就“冷凍”的氛圍不知不覺消失了,現在的我,比以前更依賴父母給我的安全感和溫暖,和他們好好說說話,發現他們也不是我想的那種老古板。
圖片源自網絡
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也聽聽家人的想法,溝通的目的就是求和,而要想找到破冰的方法就必須要主動溝通。孩子從來不想跟父母鬧別扭,只是青春期帶給他們對自己和未來的無限遐想讓他們覺得父母該放手了﹔父母從來不想無休止地嘮叨自己的孩子,只是擔心他們不知天高地厚想讓他們有一個足夠明亮的未來。兩代人因為年齡差距,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代溝,隻要用心溝通,慢慢感受,不要太過心急,總會理解對方,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如果你說我和家人的關系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變得沒那麼親密,那麼你就要好好把握這個假期,來一場真正的“破冰行動”﹔當然,如果你說我和家人的關系一向很好,那麼你也可以利用這個假期,讓你和家人的關系“升升溫”不是更好嗎?
服務郵箱:rmzz@people.cn 服務熱線:010-65363866(服務時間:工作日10:00-18:00) 創作者交流QQ群:190793094
人民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