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得奇士,俊邁真龍駒。
寧夏、遼寧醫療隊先后趕赴湖北襄陽,投入一線戰“疫”。
三地網友隔空進行暖心對話:“我們‘寧’成一股繩,心往一處‘襄’”。
襄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平原腹地,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主要發源地,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
襄陽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擁有著亞洲第一寬的護城河,素有“華夏第一城池”之稱。史上一直稱其為“鐵打的襄陽”。
襄陽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為南北“咽喉”,扼守漢水交通要道,號稱“天下腰膂”。向南借道荊州、通過江漢平原可直達長江,向西據守宜昌,可鎖住整個出川的三峽渡口。
就憑這一條地勢,襄陽在任何時代裡穩居C位出道。
一江碧水穿城過,十裡青山半入城。襄陽推門是漢水,這裡有著盛世的呼吸,埋著亂世的焦骨,展現著楚人骨子裡的勇猛。
一代江湖一代情,金庸先生筆下的江湖,襄陽城被多次提及,郭靖和黃蓉在此提出“俠之大者”,襄陽成為江湖中心,聲名遠播。
不到襄陽非豪杰,沒登上襄陽城樓,就別說自己是有名號的英雄。襄陽城樓,江湖中的琅琊榜,堪比武林中人的星光大道。
襄陽的俠義來自江湖,卻並非“江湖”傳說。襄陽城在歷史上就有著倔犟的風骨,武俠故事不過是在鐵血氣質中描了幾筆俠義情懷。
現實中,襄陽確實抵抗了蒙古40年的進攻。成吉思汗南征北戰,所向披靡,但當蒙古人兵臨襄陽城下,就停下了躍馬奔馳的步伐,很多驍勇猛將一直從草原少年打到滿頭白發,也沒有把帳篷運進襄陽城。
元朝建立后,雙方的老將們彼此和平協商,歷史已經步入輝煌,生命逐漸黯淡無光,停止了一生的殺戮,換取漢江邊笑聲朗朗。
抗日戰爭時期,武漢淪陷。日軍狂躁的目光盯上襄陽。襄陽人再次用血性和彪悍守住了自己的家鄉,雙方拉鋸戰打了6年,直到抗戰勝利,襄陽父老依舊頑強地站在城牆上,看著日軍一路倉惶。
襄陽的鐵血並非莽撞硬干,而是來源於深厚的文化智慧。《三國演義》120回故事有32回發生在襄陽,東漢末年,天下分三,一折一扇,知曉千裡。諸葛亮早期就住襄陽隆中,劉關張三顧草廬,縱論天下形勢,成就傳世《隆中對》,后來“三分天下,鼎足之勢成矣”。
襄陽人被稱為最沒湖北特征的湖北人。這裡不同於印象中 “九頭鳥”的精明,有著讓人出乎意料的質朴和熱情。
襄陽口音偏向河南,老河口地域講話比河南還河南,不過襄陽話總體上還夾雜著陝西味道,用歐陽修的話講,就是“語言清輕略帶秦”。飲食風俗則自成特點,這裡不吃鴨脖不吃熱干面,愛吃牛肉面、牛雜面等面食,生活中特別愛喝酒。
襄陽十大怪,“早餐吃酒不吃菜”,“請客怪酒不怪菜”,都是生活風俗的真實寫照。襄陽人不僅打仗,即便在喝酒上也有楚人的勇猛和蠻橫。
早飯喝一碗黃酒配牛肉面,是大多數襄陽人的早餐標配。李白《襄陽曲》 “山公醉酒時,酩酊高陽下。頭上白接籬,倒著還騎馬”,把這剽悍勁猛、尚武愛酒民風展現的恰到好處。
萬事皆除去,唯余酒與詩。讀到關於襄陽的詩歌,每個人都自慚才疏學淺。這裡一代代文人口口相傳,九城王氣生旗隊,萬裡寒風入箭瘡。從此浩然聲價歇,武中還有李襄陽。
僅一個孟浩然,就可以讓襄陽詩歌讀不完。這位老兄仕途困頓,終生隱居田園,長期寫五言短篇,表達隱居逸興和羈旅心情,現有《孟浩然集》三卷。
雖然沒有李白酒量出名,偶有憤世嫉俗的孟浩然,也是一邊日飲三百杯,一邊大贊襄陽黃酒甜無比。溫馨提示,那時襄陽產黃酒,現在喝高度白酒了。
此次疫情突起,襄陽凝心聚力,各個行業舍小家顧大家,襄陽的醫護人員沖鋒在前,無懼生死,逆疫情而行,后方隨時支援,全城抱團。
遠方的援軍更是全力開拔,東北的火辣是關心別人勝過自己,西北的風情是不讓胡馬度陰山,三家就是這麼投脾氣,從此共同抗疫,勢必瘟神難敵。
襄陽本無江湖氣。這片地域就像一位略帶滄桑的隱者,早已不問江湖,江湖中卻到處都流傳著他的傳說。
荊楚大地不斷傳來春的訊息,襄陽的“鐵”不是一家的“鐵”,大家都等著這裡的冰雪融化,女貞發芽。
此時此刻,不僅遼寧和寧夏,全國都在傾聽著他跌宕澎湃的脈搏,凝視著他疲憊艱難的步履,感受著他人定勝天的豪氣,鼓勵他堅守陣地,贏得勝利。
待到紙船明燭照天燒,我們舉杯痛飲,夢醉襄陽。
這種祝賀方式,會很襄陽。
服務郵箱:rmzz@people.cn 服務熱線:010-65363866(服務時間:工作日10:00-18:00) 創作者交流QQ群:190793094
人民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