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穿山甲的自白:我隻會打洞,不會治病,你們吃我真的沒有啥用

作者 歷來現實

2020-03-04 10:42
投他一票
 

每年2月的第三個星期六是國際穿山甲日,穿山甲這種已經在地球上存活5000萬年的古老物種,卻在現代社會源於人類的貪婪,已抵近滅絕的邊緣。

早在九年前,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就已經發起了國際穿山甲日,呼吁國際社會喚起對穿山甲的保護意識,停止對穿山甲的捕殺。

今年是第九個世界穿山甲日,這場國際性的保護運動走過了不少年頭,可就是再多的號召與立法,都於事無補。《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已經將穿山甲列入了極危狀態,按照國際上瀕臨物種的級別來講,穿山甲距離徹底滅絕隻有一個等級。

很多人對穿山甲的了解並不多,在古時候的中國,穿山甲是可以通靈的生物。可如今到了現代社會,在奸商口中穿山甲具有各種營養療效的謊言和利益的驅使下,穿山甲這個古老的物種曾多次遭到大規模獵殺,如今已經到了瀕臨滅種的邊緣。

古老的有益動物

全世界共有八種穿山甲,四種分布在亞洲,其余四種分布在非洲,是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5000萬年的古老物種。能在地球存活至今並與大自然和平相處,穿山甲對於維持生態平衡絕對是有不可磨滅的功勞的。

他們多分布在亞熱帶的落葉森林,以白蟻和螞蟻為食,其中也包括各種蟻類昆虫及虫卵。一隻穿山甲幼崽一次進食用300~400隻白蟻。在一片面積在250畝~450畝的森林裡,隻要有一隻穿山甲,就可以避免這片森林免受白蟻的破壞。而且穿山甲多集中於亞熱帶的森林裡,就可以維持亞熱帶森林生態平衡,對於整個地球的環境保護都有重要意義。

光看外表,穿山甲滿身鱗片,犯困時會經常蜷縮成小小的一團,走路時也會像一隻小小的霸王龍,一搖一擺,模樣也十分可愛。

如此可愛的一個物種,在人類肆意捕殺下,竟然也露出了絕望的一面。

被捕殺最多的動物

最近BBC以一部名叫《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的記錄片向人民揭示了穿山甲的生存現狀。

這個記錄片的名字看上去可能會引起爭議,如果提起世界上被濫殺最多的野生動物是什麼,很多人可能都會回答:大象?或是麋鹿?

······

然而穿山甲卻是最容易被人遺忘的一個,它離我們的現實生活似乎很遙遠,隻有在中國的古老神話裡有聽說,但是最新的數據卻表示,這個被很多人忽略的穿山甲卻是世界上走私量最大的野生哺乳動物。

許多中國人對穿山甲的印象,似乎都源於動畫片金剛葫蘆娃裡富有正義感的小穿山甲,最后卻因為救橙娃和爺爺被蠍子精捉住,掉下懸崖而死,這一角色也賺足了許多中國80后90后的童年眼淚。

也正是這一形象,中國青年人對穿山甲的印象都是正義的化身,可能他們都沒有想到,無論是在動畫中還是現實中都十分善良可愛的穿山甲,正因為無良奸商的一些謊言,而遭到滅種的危險。

在BBC的一部紀錄片中,講述了一個叫蜜寶的穿山甲,被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成員瑪利亞從商販手中救下來的故事。

穿山甲披著一身堅硬的鱗片,一副不好惹的樣子,其實它確實一個毫無攻擊力的軟萌甲。

傲嬌的時候會立馬蜷縮起來,像個堅硬無比的球一樣,與世隔絕。

遇到危險時,也是老樣子,球成一團,誰也不認,就算是山中之王在身邊,也絕不畏縮。

蜜寶也和調皮的小孩子一樣,也經常在動物保護員的家裡搞各種破壞。

他們有一雙鋒利的前爪,但隻用來刨洞,尋找食物,從不傷害其他生物。

可就在蜜寶被獲救之前,他和母親的境遇可不容樂觀。

穿山甲和人類一樣都是哺乳動物,身上自帶和人類一樣的母性,在被獲救之前,蜜寶和他的母親都曾受到過人類的虐待,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蜜寶的母親將孩子緊緊抱在懷裡,隻讓自己一人受人類的棒槌敲打。

在被獲救之后,蜜寶的媽媽由於不再相信人類逃走了,隻留下了年幼的蜜寶。

現在的蜜寶在人類的家中生活幸福,BBC也將他蠢萌的一幕幕都展示在了鏡頭前,在全世界都圈粉無數。

穿山甲是否真的能治病?

相信很多人都在疑惑,穿山甲是否真的有醫藥價值,甚至讓全世界的商販都為它們身上的鱗片虎視眈眈。

而現代醫學再就告訴我們了:穿山甲身上的鱗片主要是蛋白質,和人類指甲的成分一樣,並沒有特殊的醫用價值,更通俗一點,吃穿山甲身上的鱗片,和直接食用人類的腳指甲並無異樣。

但是,現代社會還是有不少人被謠言蒙騙,而去相信那些所謂的穿山甲大補、包治百病這類毫無科學依據的話,而造成了現在穿山甲的困境。

然而現在市面上流傳很多打著穿山甲成分旗號的高價藥,去欺騙那些毫不知情的消費者。

 觸目驚心的獵殺

這幾年獵殺穿山甲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從警方查獲販賣穿山甲的現場來看,穿山甲的遭遇簡直讓人心疼。

為了致穿山甲於死地,商販們想出了各種殘忍的方法。

用火烤·····

為了人類方便剝去穿山甲的鱗片,許多商販直接將活生生的穿山甲放進沸水裡,活活燙死。

這觸目驚心的一幕都是人類在利益的驅使下對穿山甲犯下的種種罪惡。

潛在的危害

然而吃穿山甲並沒有什麼神奇的醫用療效,穿山甲身上還自帶了許多寄生虫,此次中國冠狀病毒在全國大型肆虐,經過專家斷定,穿山甲也是此次中國疫情冠狀病毒潛在的中間宿主。

其實,寫在這裡,我想不僅僅是穿山甲,各種被搬上人類餐桌的野味動物都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

早在明代藥聖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曾警告過世人,並列舉了一大堆不能吃的"野味":孔雀肉味閑,涼,有小毒,人食肉者,自后服藥必不效﹔野馬肉味辛,苦,冷,有毒。多吃會"生瘡患痢"。

對於宮廷御膳熊掌,李時珍也曾說過:"有痼疾者不可食"。

而在現代,人類歷史上爆發的多次傳染病都與人類吃野味離不開關系:

前幾年在非洲大肆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就是因為當地居民擅自食用了靈長類動物。

17年前流行於中國大陸以及東南亞各國的"非典",也是因為食用果子狸引起的,至今讓不少中國人都還后怕。

還有此次正在我國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也疑似是因為吃蝙蝠或穿山甲才將事件演化到如此地步。

其實在人類長期訓化動物的過程中,基本的家禽早就可以滿足人類生活的各種營養需求,吃野味與吃家禽的營養價值並無異樣,但是在如今社會,吃野味卻是不少人鋪張奢靡的第一選擇。

野生動物與家禽家畜的口味區別微乎甚微,但卻讓不少野生動物死在了人類的貪婪下,今時之人,不妨上調一下自己的智商下限,盡量別做出用一堆自己的腳指甲煲一鍋湯的蠢事!

聲明:文章僅代表創作者本人或所屬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版權歸屬原作者/機構。

關於我們 服務協議 幫助中心 証書驗証

服務郵箱:rmzz@people.cn     服務熱線:010-65363866(服務時間:工作日10:00-18:00)    創作者交流QQ群:190793094

人民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民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