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關天,爭分奪秒!哪管它白天黑夜,法醫劉良18小時內,連續完成2例新冠肺炎遺體病理解剖!
2020年2月15日,寒潮來襲,氣溫驟降,武漢下起了大雪。晚上9點,劉良接到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電話:有一個病人去世了,捐獻了遺體,可以做解剖。
劉良急忙安排相關人員,連夜趕往醫院。做好一系列准備工作后,凌晨1點多,開始尸體解剖。
進解剖室
這回劉良嘗到了防護服的厲害,不只是厚重影響操作,關鍵是人悶在這個密不透氣的大袋子裡,處於一種缺氧狀態,就像產生高原反應一樣。不到10分鐘,汗如雨下,護目鏡一片模糊。
解剖做了大半截,他突然感到心慌頭暈,呼吸困難,幾乎要一頭栽倒在解剖台上。
深吸幾口氣,定了定神,咬著牙堅持,到了3點50分左右,解剖結束。他連忙回家睡了2個小時。醒來后,他馬上和團隊成員探討相關事宜,明確哪些地方可以改善和提高,積極開展后續工作。
11點多,他再次接到張院長電話:又有一個病例可以做解剖。
再次緊急召集人員,趕往醫院。下午4點左右上解剖台,6點半左右結束。
全身衣服早已濕透,緊緊地貼在身上,寒冷無比。
馬不停蹄連軸轉,才能打好攻堅戰!這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博士生導師、法醫學系主任,湖北省司法鑒定協會會長,自疫情發生以來,一直很著急。前幾天,他還在網上呼吁:
“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已超過千例,目前沒有報道過一例尸檢,早一點做可以多救幾個人。”
解剖死人救活人,病理研究,為什麼如此重要?
“病理解剖,是最可靠的最終診斷,如果有尸體解剖的支持,觀察到可靠的病變,明確死亡原因,可以為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確實,病理要是沒搞清楚,治療就會很盲目。頭疼醫頭,腳痛醫腳,這樣會被狡猾病毒的聲東擊西所牽制,貽誤戰機。
尸檢有利於針對性治療
比如,新冠肺炎患者的CT片顯示,肺上出現毛玻璃樣。這好比地球上發生了一場戰爭,CT像衛星,隻能看個大概。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毛玻璃樣改變?是水腫,還是出血或是感染?是病毒的毒力所導致,還是由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造成的自我傷害?
醫生搞不清楚,隻能試探性用藥,一片亂殺。有些治療手段,如呼吸機、ECMO等,也並不是對所有病人有效。
劉良這次解剖的2具遺體,都來自金銀潭醫院北三樓危重症病區。這兩位患者病情始終處於危重狀態,得不到緩解,經過二十多天救治,還是去世了。
尸體解剖,相當於人到前沿陣地,把敵我兩方戰事,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敵人用了什麼武器,攻陷了我們哪些地盤?我們的武器是什麼樣子?防御出了什麼問題?這都是打贏這場戰役的關鍵。
明確了病毒的致病性、致死性在哪裡,有針對性地採取阻斷病毒進攻人體的方法,靶向施治,才能精准有效。
疫情已過了快2個月,不少人心中有個疑團:既然尸檢對治療有很大幫助,為什麼不早點做遺體解剖?
要完成遺體解剖,需要”四角俱全“:
穿防護服
第一,要有相關部門批准,特別是衛生管理部門的批准。
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裡面提到,病患尸體可以來做病理解剖。涉及到具體方案,要有文件、批文。
這次尸檢得以這麼快進行,得益於國家衛健委高效的緊急會議,特事特辦,在緊急出台文件的同時,迅速給了重點醫院口頭通知。這是打破了常規,先行動,后下正式文件。
第二,需要不幸去世的病人的家屬同意。
其實,《傳染病防治法》裡提到,做傳染病的病理解剖,可以不征得家屬同意。但從人性化角度出發,出於對逝者和家屬的尊重,事先還是會征得家屬同意。
有的患者家屬受傳統思想束縛,不同意簽署,那也沒辦法。
最初武漢出現一個死亡案例時,還沒有診斷為新冠肺炎,只是說有這個病的可能。劉良當時想委托北京來的專家做尸檢,但因為家屬不同意,所以沒能完成這件事。
對於病人家屬來說,剛遭遇了大不幸,馬上簽署知情同意書,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完成尸檢過程中,最大的難點,就是得到患者家屬的理解和支持。
劉良教授
第三,需要有一個相對合適的場地,在負壓環境中進行操作,並且要有相應的防護措施,避免病毒污染等次生災害發生。
所謂負壓環境,就是要有負壓設備,空氣隻能流進不能流出,進入室內的空氣,會經過過濾設備和消殺設備再排出室外,可以避免病毒的擴散。
有專家告訴記者,尸檢相關操作,必須在達到防護等級三級(BSL3)的場地內進行(最高等級為四級)。按照國家相關規定,BSL3實驗室要有空氣過濾、污水排泄等系統,要設置一系列污染區、半污染區和緩沖區。
達到這麼高要求的場地並不多,而且新冠肺炎是烈性傳染病,不適合遠距離運送遺體。因此,金銀潭醫院也花了很多時間去准備。“院長張定宇為協調各個團隊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
第四,尸檢人員需要專業化團隊配合。
這次的病理解剖團隊,由同濟醫院法醫系、金銀潭醫院的醫務人員和上海援鄂醫療隊共同組成。
早在1月23日,劉良就做好了預案,包括誰上,誰在外面,做完后要自我隔離等。挑選有經驗的人進行磨合演習,力求做到尸檢的每個步驟,都精准化操作。
相比普通醫護人員,尸檢人員的防護措施更嚴格。比如,醫護人員戴2層手套,尸檢人員要戴3層。口罩也比醫護人員戴的層數多。
三人團隊
做高冠肺炎尸檢,比普通尸檢更嚴謹。為了避免操作層面出現遺漏,有專人在旁邊提示操作步驟,做一步,打一個勾。做縫合時,以前是不同部位同時進行,現在是每個部位單獨進行。
一般的尸檢病理切片,要二、三十天才出結果,但新冠肺炎是個新型病種,會通過各種染色,去染它的一些特點。之前可能就是一、兩種染色,而這次可能要十幾種、二十幾種染色上去,然后看病變。
劉良說,大概十天左右能出結果。特事特辦,抓緊時間,快一點的話,一周時間能拿出報告。
“我們對於‘新冠’仍不了解,需要積累更多數據,才能辨別疾病的共性與個性的特點。相比平日,解剖取樣會更加細致,關注所有可能影響的臟器,重點在心臟、肺部。”
病理解剖,有十例左右,差不多就可以完整說明問題。
目前,2例解剖病理已送檢。這標志著全面深入了解新冠肺炎,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英雄就是這樣的人,在決定性關頭,做了為人類為社會的利益所需要的事。”
有了一個個像劉良這樣迎難而上的英雄,我們的抗疫前線,又增添無限力量。
關注捻字為花,我們一起讀書,聊人生,共同成長。
走上領獎台
服務郵箱:rmzz@people.cn 服務熱線:010-65363866(服務時間:工作日10:00-18:00) 創作者交流QQ群:190793094
人民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