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唐代書法家柳公權

2018年05月17日14:47  
 

  柳公權(778—865年),字誠懸,唐代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歷仕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唐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時年88歲追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后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自創“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后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柳公權亦工詩,《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外編》存其詩一首。

  柳體以骨力遒勁、結體嚴謹的書風創造了一種新的書體美,征服了當代,也贏得了后代,“一字百金,非虛語也”。五代時楊凝式學柳書而能自出機杼,成為一位承前啟后的卓越書法家。宋代四大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都曾學習柳體。金代,刻於金皇統四年(1144年)的沂州普照寺的《集柳碑》,乃集柳公權書所成。明代董其昌對柳書情有獨鐘,學柳一生,並能從柳書變化中得到啟發,終成書法大家。由明入清的行草名家王鐸,所書《擬山園帖》正書頗得柳體之精髓,而臨作如《聖慈》《紫叢靸鞋》則取神遺貌,自為心裁。清代學柳者也比比皆是,書法名家梁同書、梁詩正都學柳,大臣左宗棠的行書俱出顏真卿、柳公權,康有為甚至主張在科舉中用柳體。直至近現代,學習柳公權書仍是書界之追崇。

 

柳公權(778-865年),字誠懸,唐代書法家、詩人

柳公權書法

(責編:賈蔚雯、張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