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再陷業績泥潭:一年裁員4000 部分工廠旺季停產

2017年08月18日10: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食品行業巨頭統一企業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0220.HK,以下簡稱“統一”)業績下滑的頹勢仍在繼續。近日,統一發布的2017年中期業績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統一營業收入為108.8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7.1%﹔毛利率為33.6%,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淨利額為5.70億元,同比下降26.52%。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持續升級的消費環境中,統一企業的運營變革暫未表現出明顯成效,方便面業務整體表現平淡,飲品業務衰退明顯。對於統一來說,如何盡快扭轉業績頹勢、鞏固市場地位仍面臨巨大挑戰。

業績慘淡 停產減員

公開資料顯示,近三年來,統一業績持續下滑﹔過去兩年,統一接連出售資產﹔過去一年,統一減員近4000人﹔今年上半年統一部分工廠停產。

記者就今年上半年統一部分工廠停產原因以及是否會在方便面業務有所收縮等問題採訪了統一企業(中國)的有關人士,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對方並未接受採訪。

對於整體業績下滑的原因,統一在中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收益下跌主要源於飲品業務持續進行2016年下半年運營變革的推動,依照飲品季節需求調整銷售節奏﹔受大宗原物料採購價格上升等因素影響,毛利率有所下降﹔由於投資收益減少使得公司淨利潤下滑。

方便面業務和飲品業務是統一最主要的業務支撐,其中飲品業務更是重中之重。統一中報業績顯示,飲品業務對統一整體業績拖累明顯。上半年方便面業務基本與去年持平,營業收入為39.54億元,同比下滑1.4%﹔飲品業績則甚為“慘淡”。上半年營業收入為65.9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4.48億元大跌11.4%。

對此,統一在中報中表示,集團飲品業務2016年下半年起調整銷售節奏,改革傳統運營模式,2017年持續遵循並貫徹執行,依照飲品季節差異之市場實際需求為銷售目標,有秩序地調整產品庫存水平,整頓通路秩序。

業績慘淡背后,統一的部分工廠曝出停產公示,並且均在飲品銷售旺季。6月1日,徐州統一企業有限公司發出“放假通知”。此前徐州公司已經從2017年1月起停產至5月31日。徐州公司在公告中注明:“如果放假后不復產,人員協商解除勞動合同。”

6月29日,石家庄統一企業有限公司同樣迎來又一輪“放假”。文件顯示,因公司發展戰略調整,石家庄公司從2017年4月停產至今,從7月1日至8月31日繼續放假。

有業內人士表示,每年夏季都是飲品行業銷售旺季,各大公司新品推廣以及產品營銷都會集中在這一時段,產能也往往會達到一年最高峰。統一的兩家工廠卻選擇此時繼續停產,說明要麼飲品的市場持續下滑,要麼該公司的零庫存策略已經波及生產環節,而另一種可能性是,統一仍在收縮。

統一的減員也很明顯。半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統一總雇員人數約為2.9081萬人,這個數字在2016年6月30日約為3.2882萬人。也就是說,統一企業中國的員工數量在一年內減少了近4000人。

統一還在繼續出售部分資產。2016年5月,統一以12.91億元出售其所擁有的今麥郎飲品47.83%股份。2016年11月,統一與廣東健力寶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合同,以9.5億元出售“佛山市三水健力寶貿易”100%股權。今年7月31日,統一與星巴克聯合宣布,統一將以約13億美元現金出售星巴克在中國華東市場合資企業(上海統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的50%股份。

管理變革成效有待觀察

財報顯示,近三年來,統一業績持續下滑。根據2016年年報,統一上年實現營業收入209.86億元,同比下滑5.1%﹔淨利潤6.07億元,同比下滑27.2%。

為應對業績頹勢,2016年6月,統一發布重大人事變動公告:董事長羅智先宣布免兼總經理職務,由統一中國總經理侯榮隆接任,侯榮隆走后的總經理職位由劉新華繼任。

劉新華曾以成功營銷和推廣“老壇酸菜牛肉面”在業內聲名鵲起。劉新華繼任之后,大舉推進管理變革,即“零基預算、通路改革、食飲整並”,這被解讀為劉新華上任后的“三把火”。其中“零基預算”是指減輕庫存壓力,提升渠道利潤﹔“通路改革”是指將部分三四線城市的銷售市場改為客戶營業區,交由經銷商主導﹔“食飲整並”是指將統一主要的食品業務和飲料業務兩大板塊合並運營。

有專家表示,上述三項變革的目的是精簡統一公司運作的框架結構,通過扁平化的運行模式壓縮運行成本,進而提高效益,實現利潤最大化。在任何管理變革中都必然會遭遇短期陣痛,統一此輪變革的長遠成效仍有待觀察。

對於“零基預算”機制,有業內人士表示,統一的目的在於減少產品的庫存壓力,減少上游產能的投入成本,上述兩個工廠的停工與此也不無關系。但是,“零基預算”也反映出統一對今年銷量“沒有底”,這是對銷量不確定情況下最為保守的策略。

另有業內人士透露,“通路改革”“食飲合並”之后出現了人員異地調崗、轉分銷商業務和辭退等問題。對於中層人員而言,公司高層明確要將管理層人員由1:6降為1:8,這意味著中層崗位的縮減。基層人員則面臨著更多的變相裁員。改為客戶營業區的地區銷售人員將變為統一的經銷商,這意味著客戶營業區的大量經銷人員將解除與統一的勞動合同。不論是被迫轉崗還是變相辭退,都勢必影響員工積極性。

品牌擴張成雙刃劍

對於統一來說,如何盡快扭轉業績頹勢、鞏固市場領導者地位是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方便面業務能否擔此大任呢?統一中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統一方便面市場佔有率為20.9%,較去年同期增長0.1個百分點。其中,主力產品“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面”繼續在辣的口味中保持品類第一。重點品牌“湯達人”快速崛起,並成為集團方便面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售價人民幣5元及以上市場領域持續領先。

然而,在有些業內人士看來,從長遠看來,方便面業務會慢慢走向衰退。“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更注重健康食品。方便面給人不健康、沒營養的印象,使其需求下降。而隨著網絡訂餐平台的興起,也對方便面形成了部分替代效應,並擠佔對方便面的部分需求。”有業內人士指出。

飲品板塊又能否異軍突起呢?目前來看前景也並不明朗。

據了解,目前統一的飲品業務主要包括茶飲料、果汁、綜合飲料和其他業務。其中茶飲料包括“小茗同學”“統一冰紅茶”“統一綠茶”以及今年3月剛剛推出的泰式檸檬茶“泰魔性”﹔果汁包括以“統一鮮橙多”為代表的“統一多果汁”系列、“海之言”以及今年6月剛剛推出的維生素果味飲料“打氣”﹔綜合飲料包括“阿薩姆奶茶”和“水趣多”等﹔另有“雅哈咖啡”、“雅哈冰咖啡”等咖啡品類和“ALKAQUA愛夸”、“巴馬泉”等包裝水品類。

有業內人士表示,2015年統一的飲料市場表現亮點。特別是“海之言”和“小茗同學”銷售火爆,成為當之無愧的明星產品。尤其是“小茗同學”創下半年銷售超過5億元的驚人業績。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帶動了統一其他品類的提升。“然而,進入2016年,‘海之言’沒有出現太大程度的銷售增長,‘小茗同學’又沒有高歌猛進,這導致整個統一飲品業務出現衰退跡象。”上述人士說。

有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飲料品類的主要市場是年輕消費者。在消費升級持續進行的當下,個性化和創新升級的產品的確容易受到消費者青睞。然而不容忽視的是,這一群體的消費需求又是多變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年輕消費者尤其是90后消費者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至更有噱頭、更有個性的產品上。靠某一兩種爆款保持長盛不衰並非易事。

“同時,品牌的快速延伸和擴張也是把雙刃劍。統一近年來不斷推出新的飲料產品,以滿足新的市場需求。研發的新飲品也在名稱上‘去統一化’,力求弱化母公司標簽。從研發到生產再到推廣,一個飲料新品的推出需要6000萬到8000萬元左右。如果新品推出得過於頻繁和分散,難免使得本應到支持的產品分不到足夠的資源。”上述專家表示。

公開資料也顯示,2016年統一共向市場推出了7款新的飲品,其中包括三款功能性飲料,名為自然實驗室系列的“放鬆”和“喚醒”以及“輕暢酵主”。零售價接近20元,屬於中高端定位。但是幾乎沒有大范圍開始宣傳和渠道鋪設,就悄無聲息地失敗了。其他四款也並沒有形成爆款,難逃新飲品成活率低的結果。今年6月推出的“打氣”作為碳酸飲料,更是在“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大碳酸飲料霸主的夾擊下表現平平。 

(責編:董菁、賀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