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年一度的高考拉開帷幕, 歷年高考題目中最受關注的語文作文題目紛紛出爐。各地樣式各異、角度新奇的作文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一些題目迅速因為“不知所雲”、“晦澀難懂”走紅網絡。“難度系數”較高的“蝴蝶翅膀的顏色”,“絲瓜藤和肉豆須”,“作品與人品”等作文題被網友冠以“最奇葩”、“最不知所雲”的標簽。(中國新聞網6月7日)

“奇葩”作文題被吐槽是每年高考一景,儼然已經變成網友的狂歡。而每年高考作文題之所以被視為“奇葩”,筆者認為有以下兩點內在的原因:

網友的推波助瀾和娛樂心態。互聯網時代,信息的交流與共享空前繁榮,在網絡中自由的表達也成為司空見慣的“新時尚”。面對高考作文題,以娛樂心態吐槽的網友多是已經參加了高考的群體,包括筆者自己,他們懷著對當年高考青蔥歲月的懷念,關注高考,吐槽高考,不過是紀念青春的一種形式,一切調侃也都是輕鬆的,對高考題應該怎樣才是科學的,高考命題應該如何改革,他們並不關心,也沒有建設性的意見。但他們在網絡中數量眾多,通過微博轉發,微信朋友圈等網絡社交方式,他們對高考作文題的調侃和吐槽能很快傳遍網絡,形成網絡世界吐槽高考作文題的浪潮。網絡上關於高考作文題的投票也多有這類網友的參與,得出的結論可能會遮蔽關於高考作文題真實命題水平評價的聲音。

高考指揮棒與現實教學活動的錯位。都說高考是應試教育的指揮棒,而分析這些“奇葩”作文題和部分教師學生的反饋,卻發現指揮棒有點“失靈”了。近年來,高考的作文題都傾向於靈活命題的材料作文,對學生行文的思辯性要求越來越高。被學生和網友吐槽的“蝴蝶翅膀的顏色”根據材料而言,可以選取內在結構與外在表現的關系,外在條件變化對事物性質的影響等多個角度行文,另一個“作品與人品”更是可以多角度立意,可以說作品即人品,也可以說作品與人品的反差。這樣的作文遭到部分學生的吐槽,隻能說他們平時受到的作文和閱讀教育多以確定的命題式作文為主,習慣於主題先行,對相對靈活的材料式命題難以適應。反觀當前的應試語文教育,還停留在總結文章中心大意,寫作文主題先行,“八股文”式訓練等模式上,對高考作文不斷更新的命題理念和模式似乎應對不足。既然高考指揮棒都發生的改變,以高考最最終目標的應試教育,就算從應試的角度出發,是不是也應該改變教學理念和方式,以適應愈加“奇葩”的命題方式呢?

當然,作為命題者,尤其是高考作文的命題者,更新理念,標新立異,以引領、指揮現代語文教學,這無可厚非,反而是語文教育的進步和福音。但是命題者也應該注意,靈活命題方式也應配套規定靈活的閱卷方式,加大對閱卷老師的選拔和培訓,確保讓真正言之有物、切合題意、能自圓其說的文章獲得應有的分數,因為高考畢竟是選拔性的考試。

“奇葩”作文題其實不奇葩,不過是順應高考改革的浪潮而做出的小小的努力。如果這樣的作文題算作“奇葩”,那毫無命題新意的“最有意義的一天”、“我最喜歡的一天”等作文題就不奇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