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鮮明提出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重大決策,需要我們從多維視角進行觀察和思考。
這是贏得未來發展主導權的戰略應對。歷史上,軍事技術一直領先於民用技術。但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起,人類開始進入以信息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新技術革命時期,開啟了商業革命先於軍事革命、社會信息化水平普遍高於軍隊信息化水平的歷史。目前,發達國家的軍事專用技術比重已不到15%,而軍民通用技術超過80%。在科技和軍事雙重革命的驅動下,軍民融合漸成氣候。在世界軍民融合浪潮中,科技領域融合是制高點。美國近期推出“國防創新倡議”和“第三次對消戰略”,試圖通過顛覆性創新,先於對手發現重大先進技術。俄羅斯成立國家創新支持機構,負責顛覆性創新。日本也創設專門基金支持新技術發展。目前,世界軍民融合呈現出全方位、全要素發展態勢。科技工業方面,美、英、德、日等國進一步打造武器裝備研制軍民一體化的平台,軍隊信息化建設80%以上的技術來自民用信息系統﹔軍隊保障方面,市場化軍事外包成為主要方式,軍方角色是“當最挑剔的買主”,美軍88%的陸地戰略投送、50%的全球空中戰略投送、64%的全球海上戰略投送,都是依靠民用運力實現的﹔人才培養方面,80%左右的初級軍官和軍事技術人才來自國民教育系統。這深刻反映出,軍民融合本質上是一場爭奪未來20到30年綜合國力競爭和軍事發展主導權的競爭,背后是理念的交鋒、體制的競賽,比拼的是看誰的體制政策更具先進性和適應性、更具變革能力,更能通過軍民融合發展來凝聚國家意志和全社會力量,筑牢本國安全和發展的基石。隻有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才能爭取主動、贏得未來。
這是引領國家由大向強發展的長遠謀劃。自國家產生以來,如何統籌安全與發展,一直是困擾各國的歷史難題。據有關計算,從公元前3200年到20世紀90年代,在5200年期間,世界上共發生14513次規模較大的戰爭,平均每年有3場較大規模的戰爭降臨人類。對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而言,既要維持經濟發展強勢,又要保持軍事發展強勢,倘若處理不好“大炮和黃油”關系,就會導致國家衰落。歷史上曾經挑戰世界頭號強國的法國、德國、日本和蘇聯,都有過慘痛教訓。今天的中國也面臨著相似的考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財政收入增長進入調整期,國防投入資源條件趨緊。同時,隨著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不斷上升,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也在不斷增多,國防安全壓力不斷增大。在這種背景下,實施軍民融合戰略就成為實現統籌國家安全與發展的不二選擇。推動軍民融合,既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國防和軍隊建設對國家經濟社會尤其是國家高新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又能以整個經濟社會的強大實力的大體系支撐現代國防。比如,北斗系統如能實現產業化,到2020年至少能帶來4000億到5000億的經濟社會效益。依靠軍民融合產生的強大“效益合力”,我們就能以技術最先進、成本最經濟和最具可持續性的強大物質力量成就民族復興大業。
這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大舉措。在當今時代,如何管理國防事業和治理軍隊,已成為國家現代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和顯著標志。但長期以來,我國在傳統體制下形成的條塊分割,導致軍口和民口兩張皮的情況,偏離了國家治理現代化軌道。今天,我們迫切需要通過深度融合實現軍民之間的“車同軌、書同文”。否則,國家就會像“一麻袋土豆”,陷入“有資源無聚合、有實力無能力”的境地。習主席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涵蓋發展、改革、法治、黨建,通貫內政、外交、國防,涉及現代國家治理的各主要領域,蘊含著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歷史邏輯。在國家、國防和軍隊管理日趨復雜的今天,隻有把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才能更好地凝聚國家力量,形成中央、地方、軍隊、企業、社會等各方協同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格局,加快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
(作者為國防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