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把更多財力投向研發,大力倡導創新文化,是眾多跨國公司明智的做法,而巧借外力促進研發更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我參加過的“默克雪蘭諾創新杯競賽”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嘗試。
“默克雪蘭諾創新杯競賽”由世界著名藥企默克雪蘭諾公司從2011年起開展,是一個面向全球生命科學和工商管理研究生、旨在把學術理念創意轉換為商業計劃的競賽項目。每年世界各國數以百計在讀的生物、醫學、生物科技、生物信息、藥學及相關方向的碩士、博士生和工商管理碩士生報名參加。每位報名者隻要提交近期學術研究的簡單描述和希望在哪個領域提供創意,就有機會入選。
創新杯競賽夏令營在默克雪蘭諾公司的母公司默克公司總部所在地德國達姆施塔特舉行。參加決賽的競爭極為激烈,最終入圍的隻有30人。我在2013年有幸成為入圍者,並和其他4名團隊成員一起進入決賽,贏得大獎,至今記憶猶新。
那是一場思想激蕩的盛宴。競賽中,無論對手的激情多麼高漲,言語多麼尖銳,雙方如何爭持不下,唯一裁判的基礎是科學和真理,而不是年資、學歷或曾發表過多少論文。我們團隊的指導老師已年過七旬,滿頭銀發,但仍懷著飽滿的激情參與年輕人的討論和辯論。這種開明的環境讓參賽者頭腦在毫無束縛的空間中得到最大程度地開發,激情得以盡情揮洒,各種新奇的點子、方案層出不窮。思想碰撞迸發的火星,可能一閃而過,也可能熊熊燃燒。團隊成員之間既是對手,更是合作者。爭執不下,就到林間小徑走走,呼吸清新空氣,看看一樹繁花,冷靜下來繼續討論。在最終的方案裡,每個人各司其職,發揮所長,完美達成整個策劃。
“默克雪蘭諾創新杯”最大的特點是創新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如何把奇思妙想轉化為現實可操作的、性價比最佳的商業方案,正是競賽的精髓。既要天馬行空有創意,又要實際可行接地氣。知易行難,有多少好想法、好方案往往就差最后一公裡而無法接駁通衢大道。可見,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是企業發展最大的瓶頸。
舉辦競賽是雙贏之選。2013年,默克雪蘭諾以“創新引領生活”作為公司新口號,將“創新”視為企業文化的生命。它深諳“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之道,跳出條條框框,舉辦具有獨創性的競賽,以吸收當今最活躍的青年人中先進學術前沿和商業結合的思想。而在學術象牙塔的學子,通過參賽,能汲取到許多在課本和實驗室裡根本不可能接觸到的知識,了解到世界一流藥企的運作方式和研發流程,參與一個完整項目的策劃,本身就是一段刻骨銘心的人生歷練。
近年來,盡管德國經濟略顯疲態,但仍為歐洲經濟“領頭羊”,其制造業仍是其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究其原因,一是擁有龐大的素質優良的技工隊伍,二是以研究創新作為各個領域深入發展的最大推力,創新文化深入人心。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屆的“默克雪蘭諾創新杯”因為其獨特性,在2014年獲得德國概念大獎。從今年開始,創新杯大獎金額翻番,以鼓勵更多青年踴躍參賽。
當前,中國大力提倡以“創新驅動”代替“跟蹤模仿”,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市場機制下,企業的自主行為尤為重要,在科技創新方面,企業最知道要研究什麼,研發如何與市場、商業相結合。目前,國內的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數量在世界上佔有相當高的比例,在國內“人口紅利”漸消之時,如何挖掘“人才紅利”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借外力為己所用的例子,中國古已有之,如戰國時代的“客卿”﹔唐太宗見科舉新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剔除其中的糟粕,確有值得借鑒的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