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償刪帖”的黑色產業鏈再次被曝光。收錢,然后刪帖,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互聯網如此被扭曲,已難成為創新的工具,已不是公平的場域。鑒於如今“互聯網+”一詞大熱,我在微博上將類似傷害互聯網創新的行為姑且命名為“互聯網-”,也得到了一些網友的認可。
“互聯網+”,從狹義上看,代表一種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新的新經濟形態,而從廣義上看,無疑是一種新的社會發展趨勢、新的社會存在方式——正因為有了互聯網翅膀,才生發出了無限的想像力、生產力、創新力,衍生出無限的商機和推動社會前行的重新洗牌契機,歷史也必將譜寫新的篇章。
有沒有相反的情形呢?假如互聯網並沒有成為創新的工具,而主要是斂財的工具﹔假如互聯網沒有達致這個社會最願意看到的公平、快捷、平等、互動的局面,而是淪為了可以隨心處置、信手拿捏、任性打壓的對象。那不正是令人悲催的“互聯網-”麼?
近年來,爭議最多的是恐怕對於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型業態的管理問題。比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租車業務、新媒體業態等等。毫無疑問,即便對於新興業態也是要規范管理的,也是要廓清其法紀邊界、市場邊界、言論邊界的。問題是,對於堪稱為“互聯網+”典型的種種市場創新行為,有些管理者到底懂不懂,或者到底站在什麼立場和角度施以管制,又常常讓人一頭霧水。
眼下我們怎麼也繞不過去,且必須回答的問題是:管理是不是任性打壓、一味取締?管理能不能像對待洪水猛獸一樣對待創新者?管理者要不要死死抱住前互聯網時代的條條框框,用武大郎開店的心態對等新生事物?管理部門的理念、方法、規定、機制、平台之類要不要隨著市場創新而有所更新?市場創新、互聯網新能量的爆發是日新月異的,而管理者連慢騰騰地跟進的姿態也沒有,連一句像樣的理由也拿不出,甚至於出於維護既得利益的心態在市場的快速道上設置障礙,這不是“互聯網-”,難道還是“互聯網+”麼?
曾經管理部門最喜歡的一個詞匯似乎是正能量,而對於看不順眼的網絡帖文也常常以負能量斥之。那麼,“互聯網-”的種種作派,可能出現辜負市場、辜負創新、辜負之互聯網錯誤,不是負能量又是什麼?
我們不需要一個虛假而空洞、形似而實非的互聯網,歷史洪流滾滾向前,“互聯網+”時代,我們已經辜負不起。“互聯網+”時代,需要大力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需要努力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需要全力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所有這些都意謂著有思想解放,有機制體制創新、有社會管理創新與之相匹配。眼下,遏制和減少“互聯網-”的種種行為,已經刻不容緩。
文/嚴輝文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