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微博>>微博訪談

政務微博課堂第26期

@中國氣象局:理性看待負面評價 讓科普更接地氣

2014年09月24日13:32    來源:人民微博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9月24日電(張彪)東南沿海台風接連登陸,北方地區將迎大幅降溫……@中國氣象局每天都會將萬千氣象翻譯成這些普通網友再熟悉不過的語言。9月23日,恰逢秋分,中國氣象網主編葉海英、中國氣象局宣傳科普中心何孟潔作客由人民微博和《網絡輿情》雜志聯合推出的“政務微博課堂”,共同講述@中國氣象局官微運營背后的獨家秘笈和晴雨滋味。進入微訪談

  七大服務四大特色 打造“微博晴雨表”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古語印証了祖先們面對無常氣象時的無奈,然而@中國氣象局為網友量身定制的服務,讓古人的煩惱沒有機會在現代重演。訪談伊始,@中國氣象局就透露了微博運營的七大“獨家秘笈”,包括:1、發布氣象預警信息﹔2、發布天氣氣候資訊和服務信息﹔3、開展氣象科技、業務、防災減災等方面科普宣傳﹔ 4、解答網友有關疑問和咨詢﹔5、解讀重大天氣氣候事件﹔6、收集民意﹔7、提供預報查詢。這七大服務,全面覆蓋了百姓生活中與氣象有關的方方面面,實現了微博在手,風雨不愁。

  除了傳播信息的全覆蓋,@中國氣象局也著力打造微博內容的四大特色:一是及時性,實時發布氣象預報預警信息﹔ 二是實用性,結合天氣發布各種防災減災小貼士,養生知識﹔ 三是互動性,邀請專家權威解讀,及時為公眾釋疑解惑﹔ 四是原創性,加強策劃編輯,回應社會關切。如:春節前推出《當煙花遭遇“霾伏”》,汛期推出城市內澇防災減災錦囊等。實用及時的微博內容,讓@中國氣象局成為網友日常生活安排的“晴雨表”,從而成為微博網友的首選關注賬號。

  強化互動及時回應 讓科普更接地氣

  普通網友對氣象的關注,往往集中在天氣、溫度、霧霾、風力等因素上。除了及時准確滿足網友對這些數據的獲取需求,並作出溫馨提示外,@中國氣象局還有更大的願望:傳播氣象科技、氣象科普及氣象時政,提升網友對氣象知識的了解。可是如何讓這些“高大上”的內容贏得網友的關注?@中國氣象局在這方面可沒少琢磨,並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一是集中回復網友提問﹔二是邀請氣象大V等專家權威解答﹔三是盡量使用更接地氣、與網民更有共鳴的語言,以朋友般的視角開展對話﹔四是組織系列線上線下的微活動。比如“我給台風起名字”有獎投票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舉行。感興趣的朋友,快點關注@中國氣象局參加吧,也許你起的台風名字,下次就會出現在新聞報道裡哦。

  理性看待負面評價 耐心溝通贏尊重

  帶著傘卻沒用上,或者沒帶傘卻適逢一場大雨,也許是最讓人心情郁悶的事情了。如果究其原因偏偏又是因天氣預報失誤引發,網友往往就會變得沖動急躁起來。在和網友互動的時候,主頁君也難免會遇到不理智或者不禮貌的言辭,該如何面對呢?@中國氣象局嘉賓的回答讓人如沐春風,心情頓時風平浪靜:“要有耐心跟網友溝通解釋。天氣預報不可能百分百的准確,但我們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防災減災需要提前預警,人命關天,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是第一位的。負面評價也是一種關注,我們應該理性看待。”其實,隨著氣象知識的普及以及預報手段的發展,類似過去“天氣預報如同算卦,十卦九不准”的吐槽,相信也會越來越少了。

  政務課堂即將結束的尾聲,訪談嘉賓還透露了@中國氣象局未來的發展規劃:正在微博粉絲服務平台上開發自動回復和查詢功能,提高服務、互動和交流效率。下一步他們將: 搭建粉絲服務互動平台,提供定向發布氣象預警和關鍵字自動回復功能﹔構建微科普詞條庫﹔ 加強與其他政務及相關微博合作,開展更多線上線下活動。@中國氣象局,將在第一時間,權威發布,與您分享陽光,共擔風雨。

  進入政務微博課堂:http://t.people.com.cn/talksV3/0-52.html#list

(責編:張彪彪、孫婷)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