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但是,外貿發展仍然面臨外部需求不足、國內成本上升等困難。商務部將進一步促進貿易便利化,支持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培育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貿易等外貿增長新引擎。
記者: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工作總體進展如何?
答:今年以來,外貿進出口總額總體上有所增長。上半年,實現進出口總值近2萬億美元,其中出口首次半年過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8.6%,超過GDP增速。
與世界主要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相比,我們實現這樣的增長實屬不易。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一季度中國出口額佔全球貿易的份額達11.3%,比去年同期提升1.8百分點。我國外貿增速特別是出口增速既高於發達經濟體,也高於大多數新興經濟體。比如,上半年,巴西進出口增長2.3%,其中出口下降2.3%,進口增長7.1%﹔前5個月,印度進出口增長3.9%,其中出口增長2.9%,進口增長4.5%﹔南非進出口下降2.6%,其中出口下降5.1%,進口下降0.2%。這說明,我國外貿通過這幾年的調結構、轉方式,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又有了新的提高。
在穩增長的同時,我國外貿“轉方式、調結構”繼續取得積極進展,具體體現在5個方面:從國內區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區佔全國出口總額比重上升0.3個百分點,已接近15%。從經營主體看,民營企業出口佔比提高4.1個百分點,達到41.7%。從商品結構看,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佔出口比重分別上升0.2個、2.0個百分點,達到57.8%和30.5%。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增速快於加工貿易10.9個百分點,加工貿易比重下降3.0個百分點。從出口市場看,對美國、歐盟、日本三大傳統市場以外的其他出口市場的比重已上升到62.4%,而去年這個比重為59.1%。據美國全球貿易信息系統(GTI)統計,2013年1—5月,我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上升0.9個百分點,在日本的份額上升0.4個百分點,在歐盟的份額上升0.3個百分點。
另外,多雙邊經貿合作也獲得積極進展。我國與冰島、瑞士簽署了高水平的自貿協定,自貿區建設取得了重大成果。再如,我們推動中國光伏產業積極應對歐盟光伏產品摩擦,日前達成了價格承諾安排。
記者:展望全年,我國外貿面臨的形勢如何?
答:從當前形勢看,外貿出口雖然仍面臨不少困難,總的來看外貿形勢復雜嚴峻。從先行指標看,下半年出口走勢不容樂觀。商務部對全國1900家重點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企業出口訂單趨冷、利潤趨薄,出口訂單環比增長的企業所佔比重已經連續4個月減少,出口利潤率環比下降的企業所佔比重已經創下了近4個月的新高。這些數據都說明外貿形勢是復雜和嚴峻的。面對這樣的形勢,需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
盡管接下來幾個月面臨的困難和壓力仍然不小,但我們有信心完成全年外貿發展目標。信心主要來源於我國外貿發展的一些有利因素。在外部市場環境向好、人民幣匯率升值趨緩、支持出口措施增加、企業綜合競爭力加強等因素的推動下,預計出口增長將有一定恢復。
記者:最近,國務院研究通過了促進進出口平穩發展的措施。請問,商務部將如何落實好這些政策措施?
答:國務院近日研究通過了促進貿易便利化、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細化分解這些措施,盡快落實到位,努力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特別是要通過制度創新,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
一是在全國口岸分步推廣“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優化海關、質檢等服務。二是整頓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收費,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暫免出口商品法定檢驗費用,減輕企業負擔。三是金融機構將對有訂單、有效益的企業及項目加大支持力度,發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四是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中小民營企業出口提供融資、通關、退稅等服務。五是積極擴大商品進口,增加進口貼息資金規模。六是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為了給外貿穩定增長注入新的動力,我們接下來還將推動4項具體工作:一是通過試點進一步便利跨境電子商務的貿易管理,使跨境電子商務成為外貿新的增長點。二是大力支持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升產品質量檔次,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建立國際營銷網絡,開拓新興市場。三是擴大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增加能源資源、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國內有需求的消費品進口。四是大力支持服務外包發展,完善服務貿易示范載體和交易平台建設,使服務貿易成為新的增長點。
記者:貿易摩擦形勢嚴峻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上半年外貿增長,日前中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得到解決受到了普遍歡迎。您能不能解讀一下解決此案的意義?
答: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今年上半年,我國面臨貿易摩擦形勢依然嚴峻,共有15個國家(地區)對我發起39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20.9億美元。此外,美國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337調查”10起,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光伏產品對中方而言,不是一個普通的產品,具有特殊性。其一,出口金額巨大。2010年和2011年我光伏產品對歐出口額均超過200億美元。其二,中歐在光伏行業中的上下游合作和融合度很高。中國生產光伏電池片、組件所需的機器設備及多晶硅原料大多來源於歐洲國家,同時,又為歐洲電站、安裝等下游提供了眾多就業機會。中國光伏產業不是依靠自己,而是依靠中歐企業間的合作才得以發展。其三,光伏產品涉及人類共同關注的氣候變化和新能源問題。因此中方為妥善解決中歐光伏貿易爭端付出了艱苦努力。
目前,中國貿易規模已居世界第二位,出現貿易摩擦是正常的,應理性看待,妥善處理。中歐光伏產品貿易摩擦的解決,將有助於維持一個開放、合作、穩定的持續發展的中歐經貿關系。同時,這也為全球主要貿易伙伴之間妥善解決貿易摩擦、謀求合作共贏,創立了一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