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熱點·實體經濟是根基①:他們為何不務實業?--人民日報記者個人空間--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記者個人空間>>人民日報記者王珂報道集>>通訊

經濟熱點·實體經濟是根基①:他們為何不務實業?

2012年02月06日07: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高微繪(新華社發)

  “做小實業,做大放貸”﹔“寧炒一座樓,不開一家廠”﹔“虛擬經濟來錢快,實體經濟發展難”……目前,“看重虛擬經濟,忽視實體經濟”的現象引人關注。實體經濟發展動力下降、產業升級較慢,部分資金由實業轉向投機市場,一些企業家頻頻炒作資產,從炒房到炒大蒜,從炒金銀到炒錢,在實體經濟經歷困難期的同時,投機炒作卻花樣迭出、旺火難消,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脫“實”向“虛”,后患無窮。那麼,為什麼一些人“不務實業”、熱衷於“以錢炒錢”?發達穩健的實體經濟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何重要意義?如何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讓干實業的人有奔頭?怎樣妥善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關系?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研。從今天起,我們將連續推出“實體經濟是根基”系列報道,供廣大讀者參考。
  ——編 者
  1
  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
  與做實業相比,資產炒作往往能取得更高回報,導致社會資本紛紛“脫實向虛”
  “從去年初開始,我就逐步縮小制鞋企業規模,騰出資金轉借給擔保公司,由它們投入到民間借貸市場。一年下來,我的制鞋企業僅佔用流動資金200萬元,而投入民間借貸市場的資金已達500多萬元。”在溫州一家皮鞋加工企業,老板田亮這樣告訴記者。
  “做小實業,做大放貸。”田亮的選擇源於這兩條路徑間巨大的利潤差。
  隨著原材料等成本不斷上漲,田亮的制鞋廠利潤越來越薄:2010年的利潤率為5.6%,2011年更是萎縮至3%左右。而隨著貨幣政策回歸穩健、銀根收緊,溫州民間借貸利率也從去年初的3分(月利率3%)炒到1毛(月利率10%)甚至更高。田亮投入民間借貸市場的500萬元,一年下來利息收入高達200多萬元,年化收益率超過40%。
  “如果我膽子再大一點,把錢借給風險高的企業,月息很可能達到1毛,轉化為年利率就是120%!”田亮感慨,“做實業累死累活利潤少,搞借貸輕輕鬆鬆賺錢多,我當然選擇后者!今年我計劃把更多的資金轉到借貸市場。”
  在溫州,像田亮那樣“不務實業”、熱衷“以錢炒錢”的人不在少數。有的老板干脆放棄企業,將資金全部投進民間借貸市場﹔有的甚至抵押企業房產從銀行獲得貸款,然后轉借賺取利差。
  “以錢炒錢”的現象不僅僅在溫州存在。比如,在國家級貧困縣江蘇泗洪,一些人按3—5分的月息把錢借出,拿到錢的人再把錢放給上線,獲得1毛甚至更高的月息。經過層層輾轉,等資金到借款人手中時,月息往往高達3毛多。這種炒作制造了“一夜暴富”的神話。然而,風光過后,是高利貸資金鏈斷裂、上家逃跑沒了蹤影、眾多百姓血本無歸,甚至有農民因為投入的資金打了水漂,而買不起種子化肥,交不上孩子學費……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說,“以錢炒錢”是當前我國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的一個縮影。與實體經濟相對應,股票、信用等虛擬資本借助金融平台所進行的各種活動被稱為虛擬經濟,簡言之,虛擬經濟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近年來,虛擬經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比如正常的民間借貸有利於為小微企業發展“輸血”,但虛擬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脫離實體經濟、過度炒作資產等問題。
  有關專家描繪了近年資產炒作的“路線圖”:
  最早也最為人們熟知的就是炒房,這個過程持續時間較長,炒作資本的進進出出帶來了房地產市場階段性繁榮和價格上漲﹔到2010年左右,隨著樓市調控政策頻頻出台,炒作資本開始進入農產品等領域,產生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農產品價格輪番暴漲的現象﹔從去年初開始,由於一些經濟領域和環節的資金供應偏緊,市場上出現“結構性錢荒”,大量炒作資本轉入“以錢炒錢”的操作模式。
  專家認為,近年來,銀行信貸投放較多,加之中國經濟增長較快、人民幣升值,吸引了境外資本源源涌入,在“外洪內澇”的雙重作用下,整個社會的流動性偏多。逐利是資本的天性。與做實業相比,資產炒作往往能取得更高回報甚至獲得暴利,導致大量社會資本紛紛“脫實向虛”。
  2
  實體經濟面臨難熬的寒冬
  辦實業困難重重,而且“賺錢的不讓干,讓干的不賺錢”,減弱了實體經濟的吸引力,也助長了社會資本“脫實向虛”的不良傾向
  當“以錢炒錢”等資產炒作如火如荼時,實體經濟卻在經歷難熬的寒冬。
  “我們是跟紙打交道的,如今這個行業的利潤就跟紙一樣薄。”北京某包裝制品公司總經理李京生說。
  李京生的企業成立於1993年,從糊信封、做手提袋起一點點奮斗,現在企業發展到60多人規模,但面臨的煩惱卻越來越多。每種顏色每令紙的印刷費收入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100元左右降至目前的15—18元,而紙張、油墨、人工的成本嗖嗖上躥,20年前每月花300元就能雇到一個不錯的印刷工,現在印刷機長的月工資得開到8000—10000元,普通工人也要三四千元,足足漲了10倍多。“這樣一來,擠壓的隻能是利潤,我們現在淨利潤率不到5%。”
  另一方面, 李京生的企業一年能賺120萬元左右,但“大頭”要用來繳納這稅那費。李京生掐著指頭算道:
  “17%的增值稅,每年本應交50萬—60萬元,由於我這裡安排了13名殘疾人就業,每人每年能享受3.5萬元的退稅,因此隻需交20萬元左右﹔25%的企業所得稅,每年12.5萬元﹔城建稅、教育費附加、車船稅,每年5萬—8萬元﹔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費每年30萬元。算下來,每年得交70萬元稅費,到手的淨利潤隻有50萬元,大約58%的利潤繳了稅費!”
  鄭建旺經營著山東一家小型服裝加工企業,每到月底他總是如坐針氈,因為這是支付工人工資的日子,而應收賬款往往要再等幾天才能到位。他不止一次嘗試著到銀行貸款,但無濟於事:企業規模太小,許多銀行根本不考慮放貸﹔即使同意貸款,由於手續太繁瑣,等貸款辦下來,企業可能已被拖垮。
  無奈,鄭建旺隻得求助於民間高利貸。“上個月借了20萬元,半個月就要支付將近1萬元的利息。我也知道高利貸是毒藥,但喝了還能撐一撐,不喝企業就完了。去年企業的利潤率不到5%,今年就算企業能維持,我也打算停產干點別的了。”鄭建旺憂心忡忡。
  與虛擬經濟相比,實體經濟往往投入成本較高、產出周期偏長、利潤空間有限,當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更是面對嚴峻挑戰,生產經營往往處於微利、無利狀態,有的甚至難以為繼:
  ——訂單數量下降。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美國經濟復蘇緩慢,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國際市場需求下降,企業單子減少﹔同時,國內成本上升等因素導致企業價格競爭優勢減弱,部分訂單流失到越南、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
  ——稅費負擔過重。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全哲洙表示,我國企業涉稅種類多,部分小型、微型企業繳納總額高於淨利潤。個別稅種設置不合理,存在重復征稅現象,繳費項目過多,征收隨意性大。全國工商聯粗略統計,目前向中小企業征收行政性收費的部門有18個,收費項目達69個大類。據其調研,一件報價75元的衣服,其面料和輔料成本為50元,加工費為25元,繳納國稅3.63元,地方教育附加費0.44元,水利基金0.02元,社保費2.77元,總稅費為6.86元,綜合稅費率達27.44%。
  ——銀行融資困難。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銀行貸款主要投放給大中型企業,大企業貸款覆蓋率為100%,中型企業為90%,小企業僅為20%,幾乎沒有投放給微型企業。不少中小民營企業從銀行很難獲取貸款,隻能轉向民間借貸,致使其貸款實際利率遠高於基准利率,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生產成本上升。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1年中國中小企業調研報告》顯示,2010年有30個省區市上調了最低工資標准,2011年有24個省區市再次上調,平均增幅為22%。
  ——投資存在壁壘。國務院發布的“新36條”,進一步拓寬了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開放了電信、石油、重化工等傳統壟斷行業。但民營企業負責人普遍反映,“新36條”尚未得到有效落實,在這些傳統壟斷行業仍存在“玻璃門”、“彈簧門”等,“賺錢的不讓干,讓干的不賺錢”。
  辦實業困難重重,減弱了實體經濟的吸引力,做實業的人感覺不到“有奔頭、能致富”,也助長了社會資本“脫實向虛”的不良傾向。
  3
  虛擬經濟應更好服務於實體經濟
  過度炒作資產影響健康穩定發展,擴大貧富差距,增加經濟社會風險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市場經濟中,實體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以金融業為核心的虛擬經濟支持。一方面,金融市場的合理運行讓閑置資金匹配合適的實體經濟投資領域,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融資平台,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市場能扮演風險識別的角色,預警實體經濟發展可能出現的問題,也能促進實體行業之間的競爭。例如,股市能將難以進入社會再生產的分散資金集聚起來,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而股票的買入和賣出過程,也是企業風險發現的過程,對企業經營能起到預警作用。
  然而,如果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盲目擴張、過度炒作資產等現象蔓延泛濫,也將產生巨大的危害——
  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實體經濟是社會財富和綜合國力的基礎,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礎,也是虛擬經濟發展的基礎。虛擬經濟的利潤最終來自實體經濟,離開了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不有力抑制“脫實向虛”、遏制投機炒作,就會導致實體經濟無法獲得虛擬經濟的充分支持,制約其較快發展,不利於增加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最終也將影響虛擬經濟的發展。
  擴大社會貧富差距。無論是房地產還是農產品炒作,最終結果都是價格急劇上漲進而產生泡沫。這個過程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資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發起者,而受害者往往是后來的跟進者,大多又是財富擁有量較少的群體。因此,炒作的過程,成了財富從窮人向富人集中的過程,貧富差距會因此而加大。
  增加經濟社會風險。炒作必然制造泡沫,這些泡沫雖然終會被實體經濟消化,但如果泡沫過大、破滅,就會導致系統性風險,甚至給金融系統帶來較大沖擊。而投入炒作的大量資金灰飛煙滅,由此帶來的社會風險也不容忽視。
  這絕非危言聳聽,“脫實向虛”的國際教訓已有很多。比如,上世紀80年代日本股市崩盤后,至今仍在拖累其實體經濟﹔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就是因為虛擬經濟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脫離實體經濟過度泡沫化,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可以從貸款機構獲得貸款,貸款機構再通過金融衍生品從其他金融機構獲取資金,一旦房價停止上漲,就會導致貸款鏈條斷裂、泡沫破滅引發嚴重危機。
  在國內,“脫實向虛”的危害也初現端倪。沿海一些企業大量借入高利貸,一旦超過自身清償能力,就選擇“跑路”,玩起“失蹤”。據初步統計,截至去年12月底,溫州老板“跑路”、企業關閉或停產的事件已達100多起。這種勢頭如不加以遏制,可能導致民間借貸市場崩盤,投入其中的資金難以收回,金融系統遭受損失。
  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培育好、保護好有利於實體經濟不斷壯大的沃土,並使虛擬經濟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已是刻不容緩。

 ﹝銀行﹞﹝保險﹞﹝基金﹞﹝外匯﹞ ﹝理財聚焦﹞
 
 
12標准定貧富
12標准定貧富
辨別真假紅木
辨別真假紅木
藝妓特色服務
藝妓特色服務
·盤點中國十大房租最貴的城市
·農民下田撿奇石 年掙十幾萬
·曝清華特供煙萬元一條校方否認
·2011全球鉑金需求創近年最高值
·1公斤冬虫夏草為何值1輛寶馬
·業內人士揭車險市場五“怪”
·中國黃金7天賣了100公斤
富豪愛情故事


富豪愛情故事

明星代言收入榜
明星代言收入榜
頭等艙美食
頭等艙美食

富豪奢侈消費方式
富豪奢侈消費

 

 十種會賺錢女
十種會賺錢女
霍家三代豪門愛情
霍家豪門愛情 
郭晶晶倫敦選婚紗
郭晶晶選婚紗
中國地產大腕出身
地產大腕出身

 

(責任編輯:財經實習、聶叢笑)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