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山代表:大城市整體房價還是過高,堅持房地產調控不放鬆
王健林委員:讓公租房作為保障房的主要形式,由“補磚頭”轉為“補人頭”
繆瑞林代表:調控不是要搞垮市場,而是讓更多百姓買到合適住房
李建保代表:要實現“軟著陸”,政策應對房地產建設投資進行引導
【小家連大家】
“現在買,還是繼續觀望?”春節剛過,在北京工作的白領陳如嵐心情開始糾結起來。去年底,為了“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陳如嵐開始跑樓盤,上網查信息,到中介問價格。雖然房價有所回落,但還是不便宜。一直關注的東三環附近某樓盤,價格已從2009年每平方米1.9萬元漲到如今的3.5萬元。“盡管這幾年收入漲了,但遠遠比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買房真難。”
2011年,在限購令、限價令、保障房建設等“組合拳”的調控下,房地產市場投資性、投機性需求初步得到抑制,樓市預期發生積極變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繼續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代表委員們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既要注重堅持完善當前的調控政策,又要加快推進制度改革,促進房地產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堅持調控 毫不放鬆
房價問題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經濟。
“按理說,我的收入在當地不算低了,但現在的商品房價格還是覺得太高。”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廳廳長王和山代表說,持續兩年的房地產調控成效逐漸顯現,一線城市房價開始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但目前大城市整體房價還是過高,與普通居民支付能力差距較大,因此必須堅持房地產調控不放鬆。
堅持調控,既是百姓安居的需要,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需要。
江蘇宿遷市委書記繆瑞林代表指出,隻有堅持調控,消除市場泡沫,才能讓房地產業向著健康方向發展。對於地方政府來說,盡管房地產業帶來的財政收入很可觀,但也會陷入“土地財政”的怪圈,這是不可持續的。
然而,調整的過程中,地方政府面臨的壓力很大。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委員說,對全國十幾個地市級城市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房地產收入大概佔地方財政收入四成左右,這也導致了去年下半年以來一些地方試圖放鬆調控。“這種情況應該引起警惕。”
“不能簡單地說調控影響了經濟發展,單靠房地產拉動的經濟增長是沒有質量的。”王和山說,房地產調控的確對寧夏財稅收入產生了一定影響,但通過調整經濟結構,一些新興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正在變大。“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地方政府這種陣痛是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今年我國把經濟增長的目標定在7.5%,實際上已經為房地產調控可能造成的影響留出了空間。”
鼓勵消費 抑制投機
代表委員們認為,以限購、限貸為核心的調控政策,發揮了遏制投資投機型購房需求的作用,但在執行過程中,也出現了矯枉過正的情況。在堅持調控的同時,相關政策也應進行適度微調,突出鼓勵住房消費,抑制住房投資投機的特點。
近日,四大國有銀行明確宣布,充分滿足首次置業者的購房貸款需求。王健林提出,銀行應在此基礎上恢復對首套房購買者的利率優惠。國家應出台統一政策,恢復優惠利率﹔商業信貸政策也應適度調整,利率和首付政策要更加細化,不能一刀切。
王健林建議,還應關注首次改善型需求,即原來隻有一套房子,賣掉再去買的改善型需求。“這種需求也應享受優惠。有的人還住在平房裡,有的住在筒子樓,想住的更好一些,不應被看成投資者。”
“中央對樓市調控政策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保護和鼓勵剛性需求,堅決抑制投資投機需求,同時增加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的供應,這有利於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繆瑞林指出,房地產調控的目的不是要搞垮房地產市場,而是要更好地發揮市場的功能,讓更多百姓能從市場上買到合適的住房。
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代表指出,要實現房地產市場“軟著陸”,政策應該對房地產建設投資進行引導,鼓勵在二三線城市發展度假地產、文化地產和綠色地產等多種地產形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
深化改革 穩定預期
近期部分地方政府試圖調整調控政策的消息,引發了樓市波動。專家預期,房地產調控政策一旦放鬆,會引發房價大幅反彈。代表委員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房地產市場還沒有形成平穩健康發展的內在機制,下一階段的調控要更加注重長效機制建設。
繆瑞林認為,開發商不應該把眼光都盯在豪宅上,增加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的開發,滿足各階層的需求,反而可以薄利多銷,規避市場風險。政府要加大保障房的供應,在政策上給予傾斜。
完善供應結構也很重要。“對剛工作的年輕人而言,能租到合適的房子更重要。”李建保說,要把盤活、規范租賃市場作為完善住房供應體系的重要環節,同時加大城市公租房建設力度,逐漸培養先租后買、先小后大的理性住房消費觀。
在操作層面,王健林建議,應讓公租房作為保障房的主要形式,公租房在居住一段時間后也可購買,但要賣就必須賣回原單位,沒有獲利通道,也就沒有了尋租的源頭。同時在公租房形成一定規模后,研究用住房補貼的方式進行保障,由“補磚頭”轉為“補人頭”。
王和山說,長效機制是要建立一套制度體系,擴大房產稅試點范圍,完善房地產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住房信息系統等,每一件事情都不容易。很多地方需要政府頂住壓力,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同時,也要更加注重引導老百姓形成穩定的預期——房地產調控不會放鬆,政策會逐漸完善,解決住房問題會越來越容易。“隻有預期穩定了,市場才能真正實現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