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假洋牌子消費者應持守理性消費心態--人民日報記者個人空間--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記者個人空間>>人民日報記者王珂報道集>>言論

杜絕假洋牌子消費者應持守理性消費心態

王 珂

杜絕假洋品牌,首先需要相關部門針對監管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作為消費者,應該始終堅持理性的消費心態,正視洋品牌,選擇產品時不“求洋求名”,而是“求質求實”。
2012年09月15日22:53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王 珂

  相關部門應有針對性地提高監管能力和監管水平。消費者也應持守理性的消費心態,正視洋品牌,買東西時不“求洋求名”,而是“求質求實”

  前不久,達芬奇家居假洋品牌身份被曝光,再次刺痛了消費者的神經。經証實,達芬奇家居宣稱所謂自意大利原裝進口的高檔、高價家具,其實多數為廣東東莞制造,所用的原料也不是其宣傳的名貴實木,有些產品甚至質量不合格。

  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如果物有所值,價格貴點也無可厚非。但是,一些企業僅僅是在境外注冊個“洋商標”,披上了“洋貨”的外衣,就以此為噱頭抬高身價,甚至以假亂真,進行虛假宣傳,屢屢出現質量問題,實在讓消費者心寒。

  這兩年,一些內資企業打著洋品牌幌子來欺騙消費者的案例並不少見。比如:宣傳100%進口奶源的施恩奶粉,其實部分來自山西奶源基地﹔自稱原產意大利的“吉諾裡茲”服裝,注冊企業原來是一家北京服裝公司﹔標榜丹麥原裝進口的音響品牌“香武仕”,產地就在東莞盧村……

  假洋品牌虛假宣傳,不僅侵犯了消費者權益,還會對消費信心產生負面影響,擾亂正常市場秩序。可以說,假洋品牌已成為消費市場上的一個病瘤,鏟除這個病瘤,需要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共同努力。

  應當承認,假洋品牌事件頻頻發生,與相關部門監管不力密切相關。在市場經濟運行的過程中,為了彌補市場失靈、保証正常的市場秩序,政府須承擔起監管責任。比如,達芬奇家具事件中,質量不合格的產品仍然可以銷售,本地產的產品可以冒充進口,都說明相關部門的監管沒有到位、管理制度還存在漏洞。另一方面,假洋品牌之所以能夠暢通無阻,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一些消費者願意購買、爭相購買。如今,國內整體消費心態不夠成熟,在選擇產品時崇洋心理比較嚴重,往往會盲目選擇洋品牌,這就給了假洋品牌可乘之機。

  因此,杜絕假洋品牌,首先需要相關部門針對監管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特別是在市場經濟不夠成熟的情況下,有關部門更應該加強市場監管,充分承擔起維護秩序、公布信息的責任,為消費者提供准確、及時、充分的消費信息。

  其次,作為消費者,應該始終堅持理性的消費心態,正視洋品牌,選擇產品時不“求洋求名”,而是“求質求實”。不再簡單根據廣告語言或者是宣傳口號進行跟風,而是在獲得充分信息的基礎上,以質量為依據,理性選擇消費產品。理性的消費者會催生理性的企業。在理性消費引導下,單靠“洋商標”進行虛假宣傳,難以對消費者產生足夠吸引力。這樣才可能斷掉生產劣質假洋品牌的動力源頭,讓假洋品牌無立足之地。理性消費還能夠推動企業本本分分做產品、認認真真做服務,逐步提升產品競爭力,使國內企業自覺主動地打造自主品牌。

(責任編輯:財經實習、聶叢笑)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