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微山讯 2月25日上午,笔者走进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高煤公司废旧材料超市,看到不足一百平米的室内,整整齐齐地摆着十几个货架,各类矿用材料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前来购买材料的人络绎不绝,超市里的一部预购电话,每天响个不停。
这些完好如新的材料,修复前都是无人问津的垃圾。该公司为压缩生产成本,实施了“日巡查、周回收、月核对”的回收管理制度,给废旧材料回撤单位戴上了“紧箍咒”,材料回收率达到100%。
该公司自推行物资流程五级核算管理以来,实现了从物资的编制计划,到采购、入库、回收、复用、残值处理等20余个环节的全程闭合管控,对矿用物资层层设置关卡,将矿用物资分解到班组和个人,直接和工资收入挂钩,原先“省下来就是赚来的”的口号变成了真实可见的职工工资,各单位纷纷到废旧材料超市采购材料。
客户的需求扩大了,“以旧换新”的生意也就越来越红火了,为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该公司出台废旧材料回收激励政策,建立了专门的“回收入库转售材料台账”,对修复的材料实行实名制,根据材料的原价和可修复的程度,按一定的比例,将回收上来的废旧材料折合成具体金额,奖励给回收人员。
为确保修复的废旧材料批批合格,该公司对修复的材料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每个废旧材料办理了“身份证”,详细记录修复人员、使用期限、保养措施等内容,对达不到使用要求的,维修人员双倍受罚。
该公司废旧材料实行以旧换新后,赢得了各基层单位的青睐,前来购买材料的职工,只需在“转售记录单”上签个字,就可以把所需的材料领走,免去了报送计划、审批等复杂的环节。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