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黄健翔/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年3月版
新书看点
今年世界杯已进入倒计时,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必将点燃球迷激情,成为最潮话题。
黄健翔是我国首屈一指的足球解说员,这些年他身份多样,跨界发展,但他从未离开过足球。此书中,黄健翔把自己20年解说2000多场球赛的积累,以及各种你所不知道的球场、球星、球赛的奇闻趣事、球星背后的光鲜亮丽与辛酸苦辣,以轻松幽默、独树一帜的风格讲述着。
作家简介
黄健翔,1968年1月生于内蒙古,1990年外交学院毕业,1993年底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部(现央视体育频道前身),1994年开始体育解说,2006年底离开央视。2013年8月,创办中国第一档体育自媒体节目《黄·段子》。
民国“球王”李惠堂
新中国足球跟民国时期的足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中国足球的“建国大业”,得上溯到民国乃至晚清时期,追忆前辈们的辉煌和努力。
前国家队主教练曾雪麟回忆说,自己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李惠堂带领南华队(另一种说法是由香港高手组成的航建队),到梅县跟强民队打比赛。将李惠堂视为偶像的曾雪麟自然跑去了,但人太多,里三层外三层,自己个子又小,根本挤不进去,垂头丧气地走了。不只是曾雪麟,执教过中国队的陈成达和方纫秋,也堪称李惠堂的粉丝,他们是上海人,是新中国最早的国脚,年少时以李惠堂为偶像。
为什么这么多牛人崇拜李惠堂?因为他代表了民国时期足球的最高水准,毫不夸张地说,他是那个时代的球王。按照国际足联发布的数据,他的进球超过1800个。据说,20世纪70年代德国一份足球杂志,将李惠堂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另外四人是贝利、普斯卡什、斯蒂法诺和马修斯,那次评选具体遵循什么原则,现在已经不清楚,但看看并肩而立的另外四个人,可以看出李惠堂的名气和威望。李惠堂的家乡广东梅州,现在立着李惠堂的雕像,上面刻着“世界球王李惠堂”。
李惠堂所处的时代,足球场上的胜负承载了足球之外的寄托,胜利者会成为民族英雄。1926年,李惠堂率领的上海乐华足球队,在上海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中,以4∶1战胜了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这是上海的华人足球队第一次战胜外国球队,球迷欣喜若狂,说“中国人在球场上,不再永远低人一等了”。
1915年到1934年,中国足球队连续参加了10届远东运动会,9次夺得冠军,其中李惠堂参加4次,全部夺冠。
1923年的第六届是在日本大阪举行。李惠堂所在的香港南华代表中国队参加,5∶1横扫日本队。上海《申报》将日本媒体的号外传回国内,标题译为“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当年8月,南华应邀去澳大利亚踢比赛。在澳洲,李惠堂发挥神勇,上演帽子戏法,不仅得到一枚金质奖章,还赢得一位当地少女的芳心,但他已经有了青梅竹马的女友,李惠堂为此写了一首诗:“好梦难成春色暮,此心长系百年情。”
1934年,远东运动会的足球决赛是中日对决。比赛快结束时,两队打成3∶3,这时李惠堂踢进一球,中国队4∶3取胜。李惠堂后来说,这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进球。
1941年,香港沦陷,汪精卫打电报给李惠堂,邀请他到南京踢球,李惠堂拒绝了,他化装后转道澳门,回到家乡。抗战期间,他组织球队,踢了一百多场义赛,筹集的款项全部捐给伤兵、孤儿和灾民。1948年,李惠堂挂靴,之后担任过中国队主教练,参加了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奥运会。
第一次“洋务运动”
首届国家队成立后在全国拉练,战绩很好,很快找不到对手了。大家很盼着跟外国球队交手,好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1954年,机会来了,匈牙利三队来访,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访问中国的第一支外国球队。注意是三队,不是一队。
和匈牙利三队的比赛开始后,中国队发现了自己的差距,要差好几个档次。中国队上上下下都认识到,必须向高水平球队学习。这支匈牙利三队的领队是匈牙利体委人事司司长,他主动提出,希望中国派一支青年队到匈牙利学习。主管足球的黄中非常重视,于是向贺龙汇报,贺龙又上报给周总理。于是,一次走出去的计划提到了日程上。
1954年4月4日,北京的前门火车站,一群年轻的中国球员出发了,他们将转道莫斯科,前往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刚到匈牙利时,这些年轻球员技术功底很一般,球都颠不了几个,连所住饭店的服务员,颠得都比他们漂亮。最开始,教练尤瑟夫找来的对手是一些工厂和学校的球队,就连这样的比赛,中国队也踢得非常艰苦。
经过一年半的训练和比赛后,中国队有了巨大进步。回国前夕,正赶上世界青年联欢节,揭幕战是中国队迎战波兰队,虽然中国队最后2∶3输了,但场面不落下风。波兰党报《华沙工人报》称赞中国队的防线,说是“攻不破的万里长城”。
1955年10月,中国队启程回国。回国后,这些年轻球员大多成了国家队的主力。后来,这些留洋国脚退役后,很多人成为教练和足协官员。担任过国家队教练的,就有陈成达、年维泗、张宏根和曾雪麟等人,陈成达还当过亚足联副主席。更可贵的,是他们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证明中国足球靠努力和虚心请教可以实现巨大进步。
老黄自述
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黄健翔
在为这本书整理照片的时候,翻开过去的相册,看到刚刚坐上解说席还略显青涩的自己,如同看另外一个人,很是陌生。
时间真是最无情的东西。一转眼,这已经是我解说生涯的第20个年头了。20年,2000多场球,勾勒出一条清晰可见的生命线,有欢乐,有自得,有痛苦,有惶惑……
多少年来,一直有朋友问我怎么会走上这条路,甚至我自己也一直这样追问。
我只能说,冥冥之中一直有一种力量在暗示我,指引我。我的爷爷和我的父亲都是铁杆球迷,这让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什么是足球。
我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坐上解说席的时候,心里的感觉像“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的凯撒一样,我告诉自己,我懂足球,我就是为说球而生的。
可是吃足球饭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我竟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足球,所以2001年十强赛中卡之战在解说席上质疑比赛的古怪,所以在2008年公开斥责杜伊出卖中国足球……过后很多人都说我疯了——我真没疯,我只是抛出了我当时的不解和愤懑,我觉得任何一个真正关心中国足球的人都有权发出那样的声音。
我不知道是不是正因为身处足球这个江湖,才使我越来越不懂足球,才让我觉得足球无迹可寻,不知道它要往哪儿滚。提起足球,懂不懂的都爱说一句不明觉厉的话:足球是圆的。这是前西德主教练赫贝格的名言。但如果足球是圆的,怎么从来就没有滚到中国足球这一旮旯里?
我希望你们能跟我一起思考,足球到底是什么,中国足球又到底是什么?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