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三国》关羽模型
“女体化”关羽
《一骑当千》中的关羽
游戏“恶搞”名著
《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相貌描写是:“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但如果关二爷变身一个可爱的大波妹,这个设定你能接受吗?在一些游戏里,关二爷就这样被“恶搞”了!虽然这种改编让宅男们喜闻乐见,但或许有家长担心这会给小孩带来负面的影响。
小编连线游戏策划师、各路玩家以及历史学家,就古典名著的游戏改编展开如火如荼的讨论。
文/郭原毓 实习生 李珣 图/来自网络
现象:还原经典或颠覆三观?
关二爷快受不了啦!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11亿,其中19岁及以下的网游玩家占到了37.6%,20~29岁的网游玩家占到了37.3%。网络游戏作为游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发展迅速且影响广泛的传播主体,深刻影响着我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对网络游戏的利弊分析,监督引导和发展史梳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而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简直就是为游戏而生的历史,不论是ACT、SLG还是RPG、ARPG,前前后后改编三国题材的网络游戏只怕没有上千款也有数百款了。为了吸引玩家眼球,游戏改编花样百出,单单关二爷一个人物,就有几十个版本:《英雄三国》中关羽形象忠于原著,红脸绿袍,率兵征战;《真·三国无双》里关羽仿若超人,用“无双技”可以以一当千;《一骑当千》中关羽化身美少女驰骋“校园沙场”……在情节上,关羽可能不再只是叱咤战场的大将,他可以是街头霸王,也可以是自由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的美女……
关二爷如果在世,面对这各种各样的改编,不知是否会吐出一口“老血”?
调查:大多改编伤了三国迷
记者随即在高校学生间发起针对“历史改编类游戏”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0位受访者中,超过半数人读过《三国演义》且对当下游戏改编无太大好感,“如今遍地打着三国旗号的网游中,除了官方的宣传和游戏中的英雄名字,根本看不到一丝三国的痕迹。”大概是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游戏数量太多,让慕名而来的三国迷们感到失望。但有数据显示,网络游戏的玩家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截至2012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中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60%),他们并不追求原汁原味的“三国味”,而更喜欢快意杀戮、美女成群的“江湖气”。
开发者:博眼球!无奈啊!
小乐是一名网络游戏策划,他告诉记者,网络游戏的娱乐性注定了改编正在向“不严肃”的方向发展,“大家都知道关羽忠孝节义,再在游戏里强调这点也没意思,大多数玩家对颠覆性的东西更感兴趣。”游戏根据不同载体,分为客户端游戏、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
小乐目前在一个网页游戏开发组,整个项目组一共18人,其中有人不仅要包揽文案策划工作,还负责后期测试。“要我们像端游的策划那样,熟读历史再一个个费心设计人物,是不现实的。”由于页游的研发成本与周期相对于端游更小,所以在研发上,页游的成本投入与预算将会直接影响一款游戏的质量。“也就是说,直接采用历史元素作为卖点,也使游戏背景创作这块轻松许多,不必重新设定一个剧本,更不必担心创新性与受欢迎程度。同时,这样的题材也可以为页游宣传造势提供无形的强大号召力。”
对于糟糕的游戏改编,小乐表示开发商也很无奈。“网游的快餐化是造成糟糕改编的主要原因。游戏更新换代快,越来越少人重视剧情和细节,为了留住玩家,只能顺着玩家的喜好来设计。”
小编推荐:好游戏还是有的
尽管目前游戏改编市场仍未规范,但还是有开发商始终坚持历史真实性与娱乐性的统一。《梦幻西游》作为一款改编自名著《西游记》的网络游戏,将中国文化的传统元素进行了较好的融合,历经十多年仍保持旺盛生命力,其主策划之一小宇告诉记者,负责剧情的文案策划会详读古典名著后再进行改编,力求风格与时代特征一致,游戏中的草药大多取自《本草纲目》,草药除名称和现实中药材相同外,功效也基本相似,玩家在享受娱乐之余,顺便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知识。“我们想将游戏打造为一个巨大的文化宝藏。”小宇说。
《真·三国无双》是一个对原著还原度较高的游戏,但五丈原之战中,关羽开局就跃上追风赤兔马,单枪匹马冲进敌营,对敌兵大开杀戒,在他战斗的时候,赤兔马却在旁边悠闲地吃草,敌兵甚至可以穿过赤兔马的身体,这不禁让人觉得,不科学呀!万夫当关的杀戮虽然很爽,但显然不能满足追求细节的玩家。《英雄三国》改进了这点,游戏中,关羽不再是强出头的英雄,背后有了小兵支持,玩家更有叱咤战场的真实感。可见,对历史的改编除了创新,还需谨慎。黄忠老当益壮百步穿杨、张飞勇冠三军威震天下、孔明八卦阵运筹帷幄……历史人物各有自身特色,改编是为了让他们更立体,而不是彻底改变。《英雄三国》的设计师babycc介绍道,历史记载蔡文姬擅长音律,游戏中的蔡文姬则以弯月形的竖琴为武器,残月同时暗喻人物的凄然命运。“这一切都需要设计师对人物有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争鸣:
兼听则明
小乐(游戏策划):
社交是玩网络游戏的第一诉求,以打发时间和体验游戏里的故事为主的调剂减压是第二诉求,因此,游戏的趣味性远大于平衡性。
网络游戏的玩家在游戏中追求的更多是一种娱乐,如果正儿八经地在游戏中讲述历史,反而会让人觉得不适应。
安东强(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游戏改编无可厚非,但主流历史学应普及相对权威客观的历史知识。电子游戏发展是市民文化的体现,游戏改编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场需求,又激发了玩家对历史的兴趣。主流历史学不妨乘势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人们传播和普及历史知识,使大学学术真正为大众服务。
广州六中李老师:
要是能通过“中国风”类型的游戏来感受传统文化,学习历史知识,这是一种感性学习,比看电视剧好玩,比看书轻松。可惜现在的游戏大多太乱,精品很少,经典名著被改得乱七八糟的,那还不如不玩的好。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