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中国经济信息杂志记者 郝杰 专栏)这是张淑芬第二次参加全国两会。利落有型的短发,合身优雅的套装,此刻的她看上去从容了许多,但神情还一如初次参会般的认真专注。
全国人大代表张淑芬。(图片来源:资料图)
2013年,张淑芬成为河北省易县第一位人大代表。她带着代表自己,更代表易县的文化产业-----易水砚,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易砚是我国名砚中的瑰宝,为中国砚之先驱,与端砚、歙砚齐名,古今鉴赏家论砚素有“南端北易”之誉。张淑芬是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现任公司董事长,二十年来,她带领易砚从低谷走向辉煌。
有关两会提案
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来到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在别人看来,这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但在张淑芬心里,更多的是责任与压力。
去年的两会,张淑芬提出三个建议,都是有关文化产业。而今年,她把目光和焦点对准了备受关注的民生领域。一是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执政能力;二是加快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三是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实施倍增计划;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调标机制。
有关这三个建议的具体内容,在两会期间,张淑芬已经陈述过不止一次。而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她一边翻着手中的记录本,一边说自己还有建议希望提出来。这个建议是张淑芬亲身经历之后的思考。由于是在山区贫困县,她看到医院里的硬件配套设施非常紧张,无法达到要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民生问题,而医院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建议应该从硬件,土地和资金各方面加大对山区贫困医院的扶持力度。”
小砚台 大产业
与砚结缘,是张淑芬始料未及的。
从县城白水泥厂的下岗职工到电子配件厂北京分厂员工,在北京的四年时间,给了张淑芬学习和沉淀的机会,也给了她发掘市场的空间。当时易县只有一些很小的砚台作坊,但给张淑芬的感觉是既没有文化味,也没有人情味。
1992年,作为当时易县最大易砚企业的易县工艺美术厂濒临倒闭,张淑芬和爱人邹洪利果断决定并购易水砚商标,聘用优秀的雕刻师傅,建成了集培训、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燕下都易水古砚厂。如今,易水砚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易砚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近50%。易水砚品牌的发展也带动和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易砚从业人员由一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近万人的行业规模,以易水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砚产业链已经在全县形成。
据张淑芬介绍,河北省易水砚有限公司现在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易水砚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文化部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是文房四宝里面唯一一个通过正规渠道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这足以证明易水砚在文房四宝行业里面占据前沿的地位。“从事这个行业二十年,不管在行业还是家乡易县,我是唯一一个成为人大代表的人。所以感觉责任很重,压力很大。”说起这些,她的神情又恢复了最初的那份认真。
在张淑芬看来,易水砚不仅是易县的名牌,更是河北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张淑芬带领易水砚创作团队拓展题材,研发出具有文化创意的几十个系列、上百种造型的新产品,使易水古砚在提高品位、走精品之路上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受到了众多著名学者、文化名流及寻常百姓的喜爱,产品销往国内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日本、东南亚5个国家和地区。
人才瓶颈
作为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张淑芬至今仍被一些问题困扰。其中,人才瓶颈恐怕是最让她头疼的一个问题。
“现在我们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张淑芬说,在生产方面,虽然有一个职业技术学习培训雕刻师,但是报名的人很少,并且培训完后就改行了。虽然雕刻师工资待遇很高,但是他们觉得太辛苦,不愿意继续留下。为了企业与行业发展,张淑芬想尽办法找能培养的人员。“我们发现山区大县残疾人特别多,所以我们和当地的残联联系,培养三五百个固定的残疾人,根据他们的残疾情况来安排,只要手能动的都可以。一年多的时间,到现在培养了十几个。”
在张淑芬的易水砚公司,每年招来的大学毕业生都只最多干上一两年,之后考取公务员后便会离开。张淑芬无不感叹地说,“毕竟是民营企业,在他们眼里,说出去还是不如国有企业的工作体面。”由此她也想提出,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想办法引导大学生到山区就业支持当地企业,同时有一系列政策使他们回城后得到一定好处。
转型创新与未来规划
如今的易水砚公司已经做得风生水起,成为易县当地甚至河北省都无人不知的品牌。但在张淑芬心里,已经开始谋划新的转型与创新举措了。
“首先公司会开始考虑给企业和大学定制文化砚台,这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张淑芬说,“其次是产品创新,把砚台向茶海转移。现在北方人也爱喝茶,并且茶海对石料不像砚台那样严格,只要颜色漂亮没有辐射就可以。”张淑芬表示,这些产品转型和创新上的实践会对行业有一个大的帮助。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张淑芬也在其中看到了发展的机会。“河北在打造生态旅游大省,保定在打造生态旅游大市,而易县是打造生态旅游大县,生态旅游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对易水砚行业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一定要抓住。发展北京市场,找市场,找人才,找销路。”张淑芬表示,公司已在北京园博园建立了一个展馆。两会之后,她打算在北京注册一个公司,与易县方面对接,发展北京市场。
而在易县,张淑芬同样打造了一个五千亩的文化产业园,包括文化长廊,砚台博物馆和接待中心。“三年以后,这会是一个集创作、演出、参观、展览,体验于一体的地方。”将来这个园区势必会对易县的旅游和文化产业产生不可忽视的拉动作用。据张淑芬介绍,砚台博物馆已经建成装修,最晚十一开放。
作为一个成功的女性企业家,一路走来,张淑芬感悟良多。在她看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学会做人。“水平不高不要紧,可以学习;能力没有不要紧,可以培养。最主要的是心眼好,处处为别人着想,在发展道路上就会很顺利。”
谈起未来的发展目标,她已经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首要的是把文化产业园第一期在三年内建好,向世人展示易县的传统文化产业,实现对外开放。
代表委员小资料
张淑芬,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
多报道请见中国经济网“改革2014——2014全国两会专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