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两个“三省界” 各自领千秋

2014年03月11日08:01    来源:湖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两个“三省界” 各自领千秋

  湖北日报讯 记者 胡汉昌 晓方 饶扬灿

  湖北郧县、陕西商南县、河南淅川县交汇之处,鄂陕均称为白浪镇,河南则占得了古镇的名称:荆紫关镇。

  此地虽为三省边关,却借丹江之利,自古商驿之路。长街古镇上供奉着小白龙的平浪宫,由秦晋商人建造的山陕会馆,见证着当年的商业繁华。

  5日,当我们参观“一脚跨三省”的界碑,流连萧条破败的会馆和平浪宫,看着水浅无船、河道裸露的丹江,明显感到丹江开发后导致的交通格局变迁,已令昔日繁华的商业之路,一去不返。

  今天,商路衰落转换为另一番景象:三省居民建筑犬牙交错,生活更是往来密切,经济发展在当代轨迹上前进。

  湖北居民魏海江家两面墙上竟然各挂一个省的门牌号——临湖北街的门上挂着“湖北白浪村二组42号”,临陕西街的门上则挂着“陕西白浪街023号”。“一脚跨三省”界碑旁边分别是湖北的一家计生服务站、陕西民宅及河南一家旅馆。

  在日常生活中,三省人们不仅商业突破了省界,医疗、防火、防虫、治安、科技、教育等也跨越了区划的藩篱。“我们镇卫生院服务对象不分省籍,去年,我院服务分娩产妇220人,河南、陕西的就占130人。”湖北白浪镇卫生院院长黄太勇介绍。互通往来,彼此帮助,携手创造一个和谐的乡镇,古镇已悄然实现了转型。

  7日,竹溪县山上漫天大雪,通向重庆巫溪县的高山省界处名牛车垭子,高大的边界牌楼上一副对联“云横九派岭上尽览秦风楚韵,雾漫三边关前遥指蜀水巴山”,表明此处的三省交汇特点——不巧,三天内,我们碰到两个“一脚踏三省”处。在向导指引下,我们踏着积雪,登上几里路外的鸡心岭看界碑。这是一个约20米高的三棱形界碑,三个棱面分别刻写陕西重庆湖北地名,所对应的区域为:重庆巫溪县、陕西镇坪县、湖北竹溪县。

  界牌不远处有两座农屋,屋前10多只山羊在雪里寻觅草根。门前一位农妇,交谈得知,他家姓高,是巫溪县人,养了50多只羊,另一家也是养羊。他们知道这是三省边界,三省的山头为他们提供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与养羊的高家不同,牛车垭子牌楼边谋生的巫溪人,超越了“越界”的放牧。这里本是湖北的地段,“越界”在此建房经商的10多家商户,绝大多数是巫溪的农民。

  在挂有“鸡心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牌子的楼房一楼,是一间日用副食商店,店主人毕明清40岁左右,是巫溪县徐家镇龙店村支书。他说“在这里建房,要向湖北竹溪县申请土地,报批相关手续,缴纳规费。”他指着对面一块山坡削成的平地说。“那块地就交了5万元。”记者问:“为什么这里建房经商的都是重庆人,没有湖北人?”这位精明干练的基层干部分析说,“湖北人住的地方在山下,比较平坦,条件较好,这里对他们吸引力不大,而我们村在山下,地理狭窄,这里公里修通后,就来这里做点生意了。”

  是的,自古蜀道难,一旦劈开山岭,打通蜀道,蜀人就改善了生存的条件,有了更多的谋生手段。牛车垭子变成通衢大道后,巫溪县徐家镇龙店村14户先后搬到该地,过起了“越界”生活。越界的还有少数陕西人,“鸡心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则由陕西老板创办。

  毕明清一口的重庆话,同湖北竹溪口音差别明显。不像在白浪镇,我们听三省人没有什么不同。随着时代的前进,牛车垭子,这个古老的荒僻山野,必将会发展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三省边界部落,边界人们融合度越来越高。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