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谐音有避讳 门前不栽桑

2014年03月09日07:17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谐音有避讳 门前不栽桑

清 恽寿平 《桑蚕图》(中国画)

齐白石 《丝瓜柿子》(中国画)

马头娘

百事大吉

  文/图 钟葵

  桑树和柿树在我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益树。这两种植物浑身都是宝,既美观又实用。但益树在人们心目中不一定是吉祥树,因“桑”与“丧”、“柿”与“死”谐音,在古代有门前不栽桑、不栽柿的说法。对于这种约定俗成的民间禁忌,我们今天大可理性待之,不必惶惶。

  种桑养蚕就是“养财”

  中国人历来对谐音很敏感,往往以谐音来评判某种事物是否吉祥。如古代皇帝专用的印章本来称“玉玺”,武则天忌讳“玺”与“死”谐音,便把“玉玺”改称为“玉宝”。长相丑陋的蝙蝠,本不招人喜爱,却因名字中的“蝠”字与“福”字同音,便成了幸福的象征。既美观又实用的桑树和柿树,本为益树,但人们觉得“桑”字听起来像“丧”字,“柿”字听起来像“死”字,便不敢把这两种树种在自家门前。

  桑树属桑科桑属,别名家桑、荆桑、白桑,为落叶乔木,高达16米,是一种阳树。桑树浑身都是宝,桑叶是蚕的食物,也可供人们采食。桑皮、桑枝、桑根等均可入药,能治疗多种疾病。其枝叶和桑皮都是上好的天然植物染料。桑葚酸甜,可生食、酿酒,制作果汁、果酱。桑条可编织,桑皮可造纸。桑树木材呈淡黄色,坚韧、弹性好,自古即是制弓良材,是制造家具、农具、小型建筑的材料,亦为工艺品、乐器、雕刻的用材。桑树寿命长,可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果不是其谐音不吉利,很有可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缫丝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桑树的栽培已有不少于五六千年的历史。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我国收集保存的桑树种质分属15个桑种3个变种,是世界上桑种最多的国家。

  桑蚕由古代栖息在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人们最初从桑林中采集原始野生蚕茧取丝利用,之后在室内养蚕。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野生蚕逐渐驯化成经济性状的蚕种。在原始社会,中国先民就学会了对野蚕茧、家蚕茧的人工缫丝。此后,纺织技术越来越发达,在长达上千年的时间里,植桑、养蚕、缫丝的技术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手中,中国的纺织品通过丝绸之路传遍世界各地。沿着丝绸之路,中国桑树的足迹走遍南亚、中亚、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在全球范围内广为种植。难怪有人说,丝绸之路桑为基。

  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桑树蓬勃生长,春蚕劳劳碌碌,结茧吐丝,通过种桑养蚕缫丝,不仅解决了“穿”的问题,还给人们带来了财富。因此,桑树和蚕都被视为吉祥物,是财富积聚的象征。在南方一些方言里,“蚕”与“财”谐音,人们认为“养蚕”就是“养财”。

  “桑中之约”成古代男女幽会暗语

  悠久的桑树栽培历史,孕育出我国丰富多彩的桑蚕文化,传统文化中有大量与桑、蚕、丝相关的文字、诗歌、神话、风俗、礼仪等。在《诗经》中,共有22篇提到桑树。《小雅·小弁》写道:“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桑梓爹娘种门前,敬它就如敬祖先。儿子哪有不敬父,孩儿怎不把母恋。在这里,“桑梓”已成为家园的符号,是家乡故里的象征。

  《国风·鄘风·桑中》写道:“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水之上矣。”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采集女萝去哪方?在那卫国朝歌乡。猜猜我心在想谁?美丽姑娘叫孟姜。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淇水边上来相送。在这里,“桑中”是青年男女约会的地方。后来,“桑中之约”成为古代男女幽会的暗语。

  古人说:“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处,多用于比喻人到晚年。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赠诗给刘禹锡,感叹年老体衰。刘禹锡作诗回赠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表达出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

  刘备儿时豪语自家桑树像皇帝的羽葆盖车

  人们为什么称能养蚕的树为“桑树”?在蚕神马头娘的传说中,有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说法。《搜神记》卷十四写道:“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雄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径至父所。父见马如此,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悲鸣不已。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归。为畜牲有非常之情,故厚将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以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杀之,曝皮于庭。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牲,而欲娶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不敢救之,走告其父。父还,求索,已出失之。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茧。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竟种之,今世所养是也。言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这个传说在古代流传甚广,使得桑树含有“丧失”、“死亡”的含义,因此古代民间有“门前不栽桑”的习俗,人们称门前桑为“望门丧”,成为一种禁忌。

  尽管有“门前不栽桑”的禁忌,但并不意味着房屋周围不能栽桑。桑树树冠大,枝叶密,秋叶金黄,能抗风抗污染,适应性强,宜作庭荫树,如与喜阴花木配置树坛、树丛或与其他树种混植风景林,便可构成鸟语花香的景观。实际上,古人也常在住宅周围种植桑树。据说刘备家旁就有一棵桑树,这棵桑树给刘备带来了非同一般的福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记载:“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在刘备眼中,自己家东南角的桑树就像皇帝所乘的羽葆盖车,他小时候戏言要乘皇帝的座驾,被叔父臭骂一顿,没想到后来竟梦想成真。

  种植柿树有五大益处

  和桑树一样,柿树也是益树,对人类生活有很多好处,柿子还是吉祥物。但因谐音问题,人们不敢随便在家门前种柿树。

  柿树属柿树科柿属,为落叶乔木,树形优美,叶大呈浓绿色且有光泽,秋季叶红,果实累累且不易脱落,是观叶观果俱佳的果树和观赏树。别名朱果、猴枣。在中国分布广泛,约两三百个品种。

  柿树对人类有五大益处:一是树高可达20米,寿命可达200年,木质坚韧,树冠大而圆,可以遮阴;二是枝叶稠密,不长虫,能栖鸟,晚秋红叶可与枫叶媲美;三是能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和氯气等有害物质。俗语说:“死旮旯里长柿树”,说明柿树在各种环境中都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四是能隔音,柿树因枝叶稠密,再加上它树冠圆大,树身粗高,可阻隔噪音,保护居住者身心健康;五是药用价值高,柿子能健胃消食,柿树的根、皮、叶、均可入药,具有开胃消食、清胸中烦热,清肠胃等功效。

  由于这个缘故,古人虽然不敢在门前种柿树,但往往在离家稍远一点的地方大量种植柿树。古代城市的道路两旁也常种柿树。道观庙宇不受民间禁忌约束,院子里常植以柿树。河南济源市有一座始建于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的奉仙观,建筑时使用了几种谐音不吉利的木材做建筑材料:左柱枣木(谐音“遭”),梁为荆木(谐音为“惊”),右柱桑木,梁为柿木。这些梁木,1300多年来虽屡遭天灾兵祸,但仍巍然屹立,保存完好,令人叹为观止。可见谐音“吉”未必吉,谐音“凶”未必凶,以谐音来评判某种事物是否吉祥,只是一种心理的自我暗示而已。

  “柿”与“死”谐音,也与“事”谐音,在很多传统吉祥图案中,常有柿子出现。做事图吉祥,这是人们共同的愿望,所以人们更愿意把柿子列为吉祥物。柿子和桔子、百合在一起,表示“百事大吉”;两个柿子与玉如意在一起,表示“事事如意”;柿子与百合、灵芝在一起,表示“百事如意”,其中灵芝寓如意;柿子与荔枝在一起,表示“利市”,将这幅吉祥图送给商人,肯定会大受欢迎。

  《吉祥艺术》版逢周日见报。

  来信可寄: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副刊部 钟志荣

  邮编:510121

  邮箱:gtdrh@yahoo.cn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