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记忆中味道哪里寻?

2014年03月01日08:05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记忆中味道哪里寻?

虾籽扒柚皮。

黑豉油。

槟城炒粿条。

汉记猪杂粥。

传统炒鸽松。

三酱啫肠粉。

啫啫鸡。

  寻找古早味

  往昔粤广的古早味如今稀有得好比玩家手中的收藏品,零散地藏在城市中的某一处角落,待有心人去挖掘;或者,如过客般匆匆忙忙在某家食肆中停留数日,错过了就得等不知几时的下一回。本期请来知名饮食家鲍汁飞带路,与我们一起追寻味觉记忆。

  文/记者曾繁莹 图/记者王维宣

  粤式街头传统味

  南洋Keep得最用力

  有人一头雾水了。明明说的是传统粤广味道,怎么就变成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美食了呢?这里头渊源不浅,早期南粤大地大批人口出走海外“■食”。广东人凭借从家乡带来的手艺维持生计,烹调就是其中一门手艺。漂洋在外之人思念家乡,对传统味道更重守望,他们能保留着原始做法代代相传,比如创于1935年的何荣记、1949年的汉记靓粥、创建于1970年鸿泰福建虾面等都至少拥有二三代传人。吉隆坡“十号胡同”将这些长达六七十年历史的老食肆集结一地。珠江新城的“十号胡同”将那些平价而传统的古味又回到我们身边。

  汉记靓粥就是老广最熟悉不过的老火粥。“如今要吃到一碗正宗老火粥实属不易。”飞哥说,传统老火粥要“结”而不“生水”。所谓“结”指“稠”。广州市面上多数老火粥连“结”都做不到,香港的粥虽“结”却很快“生水”,这是因为他们喜用多种米勾兑熬粥,再以粘米粉开浆打底硬生生做出“结”的粥底。老火粥有两种做法,一是细活慢滚慢煲,二是大火煲熬,人在一旁盯着,不停搅动,直到粥起胶。如此一来,粥无论放多久都不会“生水”变稀。

  煲仔饭广州通街有,然而几乎找不到那个灵魂之味——豉油膏。豉油膏,又叫“珠油”,它黏稠得好比珠子一般,故得此名,实质就是尾抽,极香。煲仔饭中加一勺,老远就能闻到那独特的香。津记的瓦煲咸鱼鸡饭正加了豉油膏,依足传统煲仔饭的做法。据飞哥所讲,目前在广州根本买不到豉油膏。豉油膏的成本很高,比同等容量的豉油要贵出两倍不止。金莲记的炭炒福建面是豉油膏与猪肉结合的“艺术之作”。在吉隆坡,自1949年起家的金莲记被誉为“三大记”之一。豉油膏和秘制酱汁炒出来的福建面,那香是其他无法替代的。面上再铺多多的猪油渣——这在今日被视为不健康的零食乃“老古董”,它松脆香口,爱它的人极爱。金莲记依照传统方法做猪油渣,肥肉切方粒后充分油炸,炸完要在油中浸上2天这才能松脆。

  “面面不忘”的槟城炒粿条如同潮汕传统粿条一般滑而嫩,沙茶与虾油膏加入偏福建风,炒粿条加腊肠则是不折不扣的广东传统。“颂记牛肉粉”延续着客家人对牛肉的珍爱,在过去,他们的牛都是用来劳作,不舍得宰杀,常常等到牛自然老去才吃,食用方法很简单,做成肉碎加药材香料等做成肉燥来捞面。弹牙柔嫩的黄面上铺着少许鸡蛋及香气诱人的肉燥,肉燥被视为美味牛肉粉的关键,颂记每日均采用新鲜肉碎搭配香蒜与黑豉油温火拌炒——这是让顾客留恋上门光顾的秘诀。

  古式贵族菜

  心思手工时间一样少不得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富贵人家的菜肴特别能“折腾”,每一道菜几乎都经过细心研制精雕细琢,乃是一道心思手工菜。今日,很多餐厅很难重新呈现这些传统贵族菜,只因昔日食材今日难寻,而且工序繁杂耗时长。日前,正佳万豪酒店花心思“折腾”出了“老广州传统美食”宴,阳春三月里,食客们可以在此吃到许多几近失传的传统菜肴。

  传统味道如此多,哪些算是昔日的“高价菜”?这里一个小窍门,看食材。几乎凡是有鸡与虾出现的菜肴都位列贵族。这要看回那个年代的物质情况,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斤鲍鱼和一只鸡的价钱原来是相仿的,虾亦同,因此那时关于鸡和虾的菜式才值得如此繁复手工去做。传统美食宴中的“西苑百花鸡”正是那个年代的经典之作,“那个年代,鸡和虾都很贵,这么贵的虾还要剥壳制成虾饺,因此这道菜被视为贵中之贵。”西苑百花鸡是改革开放前后西苑饭店的菜肴,当时称为江南百花鸡,最早是文昌行文苑酒家创出,整只鸡去骨,在鸡皮内侧酿入虾饺,即行家所称的百花胶,尔后再蒸熟,以夜来香或白菊花伴边装碟。拆骨、做虾饺与酿虾饺本身就是复杂颇考手工。

  虾籽扒柚皮也因为虾的元素而晋升“贵族菜”。柚皮入馔向来是粤菜习惯,过去做柚皮非常花工夫,当时都是用中秋吃剩的柚皮来制作,要经过烧制等多重工序去“涩”再进行进一步烹调。现在相对而言简单得多,采用BB柚极好,柚中未长肉,皮松且厚。

  再看那桂花炒斑球,这是一道极考师傅手势的菜——芽菜一定要无臭青味,周身保持干爽,汁水丰盈带甜;桂花实指蛋黄,蛋黄要松,一点点散落盘中仿似桂花。如不经几轮特训,是难以炒出漂亮的芽菜。步骤是这样的,芽菜先要用白镬炒,所谓白镬就是不加油的镬。假如炒制前芽菜已有少许出水,则直接淋一阵滚水即可去臭青味,不适合做过多的操作。再拿传统炒鸽松来说,古式做法加腰果榄仁,但榄仁要炸得好不容易,一不小心会炸窿,又不耐放,要即日吃完,这无形中就给厨房增加了成本。

  啫啫煲 生啫煲日日丢

  在惠食佳大公馆,只要客人有要求,提前预订也可享用到个别手工繁杂的手工菜。店家有言,起码需要提前两天到一周的时间打声招呼,因为有的食材需要时间准备。

  这里最令人怀念的味道是啫啫煲。这个在三四十年前走红南粤大地的大排档菜式今日并不少见,但是要做到往昔那般惹味勾人心魄,并非易事。啫啫煲别看煲小,却能容天下可入口之物,简单来说,就是什么食材都能拿来啫。从猪牛羊肉到鱼肉,再到青菜水果,甚至是雪糕都可以。啫啫煲是广府菜中少有的重口味,它的特点就是“香”!要做到香死人,几个关键要素少不得:一定要用沙煲。如今有些人改用铁镬铁板,实际都没有沙煲来得好,沙煲的储热时间长,用来啫食材可令食材干身香口。大公馆大厨发哥说,餐厅里的煲经过改良,底面做得宽些,煲身矮短些,这可让每一样食材都充分接触煲底受热。

  现在不少餐厅采用熟啫,这能保住沙煲少受伤,减少消耗。而这间却延续传统做法,生啫食材。他们每个煲平均使用率是1.5次,几乎不循环使用。生啫时锅底呈现着“煎熬”,上边是生冷的食材,下边是猛烈大火,一冷一热刺激下,锅底用上一两次就易裂缝。裂开缝痕的沙煲不用再循环使用,上一次啫时渗入裂缝中的油与肉汁在这一次的热力作用下发散出来,一下毁了一煲的食材。“要做好的啫啫煲就得舍得弃煲,啫啫煲要够香一定要够火,猛火大火攻,这样一来,煲的损坏就不可避免了。”发哥如是说

  做啫啫煲可以说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不仅什么都能啫,还能根据不同的食材研究出针对性的啫法,最大限度发挥食材的风味。比如啫青菜会加啫油和猪油,啫鱼则只要加啫油(啫油指花生油加葱蒜炼制而成的食用油),木瓜则任何油都能与其搭配;酱料自然也视乎食材本味,啫猪肠粉会加蒜蓉辣椒酱、甜酱和啫酱,给了猪肠粉酸甜微辣的口感。

  啫的速度也很有意思,视乎食材以及客人所在位置。如果客人的位置离厨房远些,则大约五成熟就关火送出厨房,当啫啫煲到达客人台面时,食材刚刚熟;同理,如果客人离厨房近,那厨房会将食材煮到八成熟再送餐。对于啫啫煲全一过程中任何可能起影响的要素,都被大厨们识破并且好好发挥作用。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