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
黄以轮
学生作文语言干涩乏味、词汇匮乏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特别是方言区学生,由于平时操持的主要是母语,说起普通话写起作文来常是捉襟见肘,甚至词不达意,语句不合普通话特点。我们老师平时指导作文训练,大多像设计师只设计图纸不管材料那样,只指导立意和写法,不着眼于词、句之类的建筑材料的寻索、储备,这就更增添了学生写作文时找不到词、句的困难。如何帮助方言区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直是我长期以来思索和探求的。
抓成语积累和诗词背诵。成语是老祖宗将语言高度精炼后留给我们的,如同陈年老酒般越陈越香,生命力很顽强,虽历经千年而青春永葆。一篇文章或一段话能用上那么几个成语,会使语言增色不少。而诗歌不仅内容上有想象美、联想美、意境美,且语言上还有凝炼美、节奏美、韵律美。能在一篇文章中用上一两句诗或歌词、写出几句诗歌般的语言该有多美呀。我曾利用自习时间开展了几次讲成语故事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确实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就写出“君自多感悟,灵魂在高处”、“还是童年时期,我心灵深处就已经有了人生第一条不可磨灭的伤痕”这样富有充满诗韵的句子;又如“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感人的曲调,这熟悉的旋律常如针、刺扎着隐藏在我心灵深处的虚伪丑陋”,则直接引用歌词,总领下文。
多做修辞格的造句。修辞能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激越,使语言富有辞格美。多做修辞格的造句练习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更美的语言出现在作文中大有益处。我一学生的作文语言原来很干涩,近来大有长进。如他在作文中就写出这样美的比喻句“一双严厉的眼睛瞪着我,像一把钢针扎进我的心头”。另一学生也写出这样美的句子“听了这句话,我的心被狠狠地刺了一针”。两者都懂得用‘针”作喻,用得很贴切形象。
做优美句式的仿写。课文中有些句式很美,言简意赅,表达能力很强,常作这些练习对美化学生作文语言大有裨益。持之以恒,学生作文中就会“无意”地体现出它的印痕。如孙学生作文中就有这么一句话“批评是残酷的,可批评又是多么美好啊!”这大概是得益于我曾拿杨朔的《荔枝蜜》中“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又是多么高尚啊”这一充满矛盾美的句式让他们仿写吧。
进行想象和联想的练习,打通学生的思维之路,让他们有话说能说话。一篇介绍事物的作文如果只写出其好看的形象和相关的知识,那事物还是“死”的。要想把事物写“活”,还要通过丰富的联系和想象,赋予其“人”一般的思想感情。写植物,可以引导他们写出其特有的精神品质:如小草的坚韧不挠、青松的凌霜傲雪、翠竹的虚心劲拔、梨花的纯洁无瑕。写动物,可以写它的特别可爱之处:如狗的勇敢忠诚、猪的笨态可掬、免的机敏聪明、牛的忠厚老实;写静态的物体,则可以写出它特殊的来历或别样的经历(如课文《羚羊木雕》)等。同时提醒学生借助各种修辞手法,运用饱含情感的语句,把这些特殊的感情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写最动情的东西,寻找最动情的细节,“情真意切语自丰”,因为他觉得不吐不快。最动情的东西就是我们曾经深深感动过的东西,只有写这种内容,才能富有感染力。文贵有情,记人叙事不可能不渗透真情实感,即便是写景状物,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这样说,表达某种感情是写文章的最终目的。情动辞发,文情并茂,这样的文章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人交往,必然有过喜怒哀乐的经历,这就是“情”。我们做事、学习,也必然品尝过酸甜苦辣,这就是“情”。最使“我”动情的人事物景,必然给人印象最深,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会撼人心魄。
只要做好了以上几点,就有可能让学生的作文写得情趣盎然,句美语富。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