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笑星陈英俊(右)加盟《我们都爱笑》。资料图片
谢娜加盟《我为喜剧狂》。资料图片
潘粤明加盟《我们都爱笑》首期节目遭整蛊。资料图片
杜海涛、王乔等芒果主持纷纷挑战喜剧。资料图片
记者 李倩
还在为选择哪档歌唱选秀类综艺节目而伤脑筋吗?不要紧,这个烦恼马上就要让位于为选择哪档喜剧类综艺节目而纠结了。在2014年的节目编排中,各家卫视将在今年推出近20档喜剧类节目,掀起了关于“喜剧元年”的大探讨,不过,比起红火了十年的歌唱选秀类节目,喜剧类节目也能笑那么长时间吗?
开门红,一大波喜剧节目正在接近
欢笑使人身体健康,谁不愿意笑呢?本月13日,湖北卫视重磅推出喜剧类节目《我为喜剧狂》,首期就一举打败湖南卫视口碑搞笑节目《百变大咖秀》,以1.219%的收视率排名第一,虽然市场份额仍然比不上《百变大咖秀》,但作为一档新节目已经十分亮眼。在这份收视表上,安徽卫视喜剧类节目《超级笑星》首期开播也取得第三的好成绩,足以证明“喜剧元年”有了个好开头。
作为回应,湖南卫视从今晚十点档起,也将在《快乐大本营》之后推出今年的重磅新节目《我们都爱笑》,暂定第一季12期节目,每期节目90分钟,由主持人李锐、杜海涛、沈梦辰、KK等领衔,联合娱乐圈明星和爱笑会议室的年轻喜剧演员打造90分钟的密集“笑”果,意在收复失地。
包括湖北和安徽的“双响炮”在内,央视和各地方卫视总计将在今年推出近20档喜剧类节目,掀起“喜剧”收视大战,让电视观众格外期待,今年谁将笑到最后呢?
抢收视,喜剧明星大腕闹“人荒”
除了已经播出的两档节目,由于还没有看到更多的实际节目形态和内容,目前观众对喜剧类节目的期待值也跟参加节目的明星大腕的号召力成正比,这也导致了各家卫视为抢喜剧明星大腕而打得不可开交。而不同于歌唱选秀类节目基数庞大的明星资源,喜剧类明星大腕在这场争夺大战中成了“稀缺资源”。
湖北卫视请来了英达、郭德纲、谢娜担任导师;安徽卫视则邀约蔡明和香港著名导演王晶担任主裁判,还加上大兵、杨议、赵世林等笑星列评委席;赵本山、郭德纲、宋丹丹等笑星也纷纷现身于各档节目,巩汉林在拒绝了好几家电视台的邀请后,仍在北京、浙江两家电视台当评委。而“喜剧之王”周星驰则被称为“秘密武器”,为了抢到他,数家电视台甚至一度开出了超千万元的价格。
《我们都爱笑》制片人刘建立透露,明星大腕们的邀约的确是个难题,“因为节目没有播出,重量级的艺人没看到节目形态,对这个节目不愿意做第一次尝试,在邀约上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后面会越来越好。”从目前已有的节目内容来看,明星加盟喜剧类节目在形态上其实创新不足,大多数节目沿用的仍然是歌唱选秀类节目的评委点评、导师抢人等“花样”,对观众来说新鲜度并不高。
看问题,喜剧类节目“挺多事”
喜剧类节目好看,但经典的并不多。央视春晚的语言类节目通常都是一年才出那么一两个“大头”,如此高密度的喜剧节目轰炸,“笑果”能hold住吗?资深媒体人杜女士表示,喜剧类节目一是面临着南北方文化差异,二是面临着东西方文化差异,此外,不同阶层年龄人士的“笑点”不同,也很难让喜剧类节目如同歌唱类节目那样成为一项“群众活动”。
刘建立告诉记者,目前,制作喜剧类节目最大的挑战还是创作,“我们最重要的方向就是拼速度,把笑点填得更多更快更足,让嘉宾更好地玩起来,还原喜剧本身的‘沙发薯条’状态。我们给自己设定了30秒、60秒的笑点,尽量去创造快乐。”他透露,仅仅这一档节目背后就有70至80人的创作团队作为支撑,“分别针对即兴、状况、障碍类喜剧,从编剧到场景、嘉宾的加入都在尝试”。
除了创作的跟进,喜剧类演员的“队伍建设”也成为节目组的难题,毕竟唱歌只要张口就来,而能搞笑的演员却不那么多,固定阵容的搞笑团队也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纯草根的喜剧演员就更难以跟上观众日益挑剔的口味。
此外,刘建立表示,目前喜剧类节目仍然以“试错”为主,将喜剧从“春晚小品”“脱口秀”打造为一档“正儿八经”的节目也存在不少探索的空间,“我们固定的内容是以爱笑会议室的工作状态为主,报题目之后再确定创作。卫视就是把关和电视制作、呈现、录制和后期剪辑制作,大概有30%的空间。喜剧的形态由编剧在框架内创作,电视文艺的形态在我们在这边。”
高级定制的喜剧
李倩
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十分黑色幽默的同学,她就是那种下课时会喊拖堂的老师“可以下课了”,然后包括老师在内的全班同学都会觉得“好好笑”的类型。可见,让人发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因为这位同学的个人感受是“根本不好笑好吗?!”。
所以做喜剧,我以为是有悖自然规律的工种,欢笑要发自内心,才能催生幸福感和正能量,所以,类似卓别林这样的喜剧大师在我心目中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如果上帝在创造了太阳月亮山川之外的周末也工作,那么他的任务应该就是让人类发自内心地欢笑。现代社会,周末让人发笑的工作交给了可敬的喜剧演员和媒体工作者,所以可敬,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常常吃力不讨好,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工作过于压抑而流传出类似“城中著名小丑患上忧郁症,却无法通过看自己的节目治愈”的笑话。
在演艺界,喜剧算是一种高级定制。如果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也有一千个不同的笑点,而更可怕的是,这种高级定制比时装界的“高定”还要喜新厌旧,时尚元素还有可供借鉴和复古流行的时候,而你总不能指望一个笑话能重复让人开怀大笑。在出现了不少经典语言类节目的央视春晚舞台上,不少让人发笑的梗其实都来自网络,以至于网友都表示“当我完整地接下相声演员的每一句台词时,我家人看我的眼光就像是‘我擦,悔恨当初没送他去学相声’一样”。
语言类节目随着段子手和信息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变得廉价而随处可见,其中有内涵的幽默和智慧也渐渐消磨了光彩,他们随着喜剧大师的衰老而落魄了;但还好,穷则变,变则通,有了期盼欢笑的心情,就容易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不那么完美的节目,就像我们始终用希望的眼光,站在现实泥泞的废墟中给自己的生活期许一个美好的未来。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