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英德:曾经战马嘶啸的地方

2014年02月03日07:02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英德:曾经战马嘶啸的地方

英德军马场马厩遗址。

军马场早期的牧马战士。

军马场的老职工和他的爱马。

  岭南骏马

  玩味过“马”的艺术,欣赏过“马”的舞蹈,探寻过“马”的地名,接下来,让我们讲讲跟“马”有关的故事。

  俗话说:船在海上,马在山中。岭南素来多水多船,很多人认为马是北方的事儿。其实,南粤大地,人与马的故事和情缘俯拾皆是。

  在清远,有来自军马场的“马战士”;在东莞,“农民马王”李振强曾在奥运会上驰骋“马上人生”;在中山和云浮,来自赛马场的“运动员”也在享受他们的退休生活。

  南方有马,马有故事。马年春节,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岭南那些与马有关的故事。

  核心提示

  英德市浛洸镇广晟农场,蓝天白云,草绿山青,一座荒废的马厩矗立其间。

  农场的资料显示,它的前身是于1961年创建的广州军区军马养殖场,作为全省唯一的一个军马场,当年这里是人欢马叫,到2006年转交地方前,已相继为部队输送了近万匹军马和军骡,如今,农场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广东省双转移契机,打造以休闲旅游产业和高效农业为核心的创新型“工业+旅游+农业”三位一体的“三产带动发展示范区”。

  春节到来,广晟农场连片的茶园向人们展开热情的怀抱,如今这里依然还保留着当年一马平川的草甸风貌,只不过是茶农的身影替代了骑兵的英姿。

  统筹/唐红杰 文、图/记者曹菁 通讯员李文勇

  鲜为人知的历史:英德建全省唯一军马场

  英德市浛洸镇广晟农场总部,一座上世纪六十年代建起的部队营房仍作为场部办公楼在使用,里面的档案室内,至今保存着大量军马场的文史资料,记录着它鲜为人知的历史。

  一本泛黄的军马场大事摘要显示,1960年底,为了保障军马补充有可靠的来源,繁殖出适应南方气候和作战地形的军马,部队开始在英德和韶关一带寻找合适的地点组建军马场,1961年选择了英德浛洸这处盆地开始大规模繁殖军马和骡子。

  “军马场选在这里,主要是考虑到附近有北江水路和京广铁路,引进母马和输出军马十分方便。”73岁的场部老职工余丙志说。从1962年到军马场,而今他已暮年退休,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老人回忆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奉命来到英德军马场时,这里到处是一人多高的荒草,荒无人迹。他和战友们借宿在镇上老百姓家里,直到后来人马到齐,大家用卵石垒起简易的营房,才算有了安身之地。当年因为草深林茂,夜幕降临,野猪、狼等动物就开始出动了,战士们要在窗台上架起机关枪才能安全入睡。

  感到骄傲的事儿:军马和军骡英勇善战

  说起当年牧马的激情岁月,余丙志挥手比划着:“每天凌晨3点就起身喂马,因为是军马,就跟普通的马待遇不同,饲料里有豆饼,玉米精料,管饱了吃,两个小时喂完,”早上7点,就要拉马到草原上去遛,那时一天有400多匹军马和军骡在马场放养,场面相当壮观。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军马场已经是一个拥有1500多官兵和职工的大型国营单位,里面电影院、游泳池、医院甚至理发店一应俱全。

  然而,让军马场人感到骄傲的,还是那些精心繁殖出的军马和军骡。“经过训练的军骡上了战场,炮声枪声再响,它不会受惊害怕,只要战士一个动作,叫它卧倒就卧倒,一点不含糊。”老职工刘福明自豪地说。

  念念不忘的情景:军马和牧马人上了电影

  最令军马场职工津津乐道的是,得天独厚的草原和良驹在改革开放后一度走进了影视剧。1981年,珠江电影制片厂《白龙马》的创作人员来到了军马场,一眼看中了这里的外景地。400多匹军马协助电影拍摄,一些职工还饰演了群众演员。

  “头一次见识了拍电影是咋回事,又骑马又打枪的,很好玩。”二十多年过去了,曾在电影里跑过龙套的老陈仍念念不忘,他说当年拍电影的每个群众演员还获得了津贴,大家都乐得合不上嘴。

  军马场的盛况已定格在了银幕上。部队实现机械化后,军马需求逐渐减少,2006年,军马场更名为英德市广晟农场,现在这里正在兴建大型仓库和厂房,将来的广乐高速、英连高速等也将经过周边,借助发达的水路和铁路交通网络,一个大型的“旅游生态城”正在此崛起。

  最后的牧马人难割舍对军马的情怀

  “站在草原望北京,心中一轮红日升……”每次唱起这首《牧马人之歌》,73岁的余丙志老人的眼眶总会悄悄变红。

  “牧马人的特点就是能吃苦,你体验过在马背上待上40多天的滋味吗?”老人摘下草帽,露出了黝黑的肤色,当年押送种马,他和战友们一路风餐露宿,骑行在马背,整整40多天日夜兼程,赶到火车站,将军马送上列车,才发觉屁股已经肿得像皮球疼得难以入睡。

  他形容自己是最后的牧马人,见证了军马场最艰苦和最火热的岁月,当所有的激情随着岁月冷却了,不变的是对军马难以割舍的情怀。“马场虽然在1984年后逐渐停办了,但直到现在我自己还养着两匹小马,每天都要带着它们在草原上走一走,”老人深情地说,看不到马,心里就空空的,不是滋味。

  如今听闻马场要开发成工业区和生态旅游区,老职工们安享晚年,衣食无忧,他感叹今天生活越变越好是当年不敢奢望的。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