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韩幹 《照夜白》(中国画·局部)
徐悲鸿 《群马图》(中国画)
■马 (选自明胡文焕图本)
金 赵霖 《昭陵六骏》(中国画·局部)
文/图 钟葵
再过几天,农历的马年就要到来。对于有数千年马文化历史的中国来说,马年将是喜庆之年、吉祥之年,因为从古至今,传统的马文化一直赋予人们无穷的正能量,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发向上,一马当先,大展宏图。
“龙马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马到成功”已成为人们相互间祝福的代名词。无论在家中摆设一匹马、六匹马还是八匹马,都有事业成功、兴旺发达的吉祥寓意。
传大禹之父是天上白马
马,草食性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其最原始的祖先为原蹄兽。经过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扬首的高躯大马,也就是原马。
体格高大、奔跑如飞的野马在中国古代先民眼中是一种神奇的动物,人们甚至相信它会头上长角,身上长翅膀。《山海经·北次三经》称,太行山之首叫归山,山中生长着一种叫■马的异兽,它形如羚羊,但头部长着四只角,尾巴像马尾,脚上有像鸟足的“距”,善于盘旋而舞。在太行山东北二百里处,有一座山叫马成山,山中有一种异兽名为天马,其形体很像白狗,而头却是黑色的,这种异兽长着翅膀,看到人,便会腾空而起,展翅飞去。
野马桀骜难驯,渴望能骑上马背的古代先民不仅对征服马非常感兴趣,还以为骑马可以延年益寿。《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犬封国有种马,毛色纯白,红鬣飘飘,双眼金光灿灿,名叫“吉量马”,骑上它的人可长寿,活到千岁。人们还认为马可以变成人,《山海经》称,大禹的父亲鲧原是天上的白马,是黄帝的孙子。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就是鲧。
商侯相土率先发明马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出现驯化马的国家之一,虽然目前的考古发掘尚不能确证中国人驯化野马具体在什么年代,但据文字记载,早在商部落建立不久,中国就已经出现了马车。据《竹书纪年》记载:“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相土是商民族始祖契的孙子,昭明的儿子,商族的第三任首领。夏朝时,相土为了让马服务于人类,制作了“乘马”,即马车。并率领部落民众从今陕西省商州区迁居到今河南省商丘。家马是人从野马驯化而成,车是人制作的工具,据记载,夏禹时的车正奚仲创造了车,相土把家马和车合二为一,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这项发明带动了商民族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诗经·商颂·长发》歌颂相土:“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意思是:契孙相土真威武,海外诸侯齐听命。
自从古人驯服野马并发明马车后,马在过去几千年的人类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在此过程中,中国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马文化。而传统马文化长期以来都是以“吉祥”为核心价值,基本包含有祝福、祈祷、激励等吉祥含义,也有气势磅礴、负重致远、人才济济、取得成功等象征意义。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是人们所向往的境界;神采骏逸、龙马精神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一种精神。
把马和天、龙联系起来,源于《山海经》、《易经》等著作。《山海经》把龙视为天上的马,是神人的坐骑,书中称夏后启、东方句芒、西方蓐收、南方祝融均乘两龙飞来飞去。《易经》称乾为天、为良马,并以龙比喻天的运行,有“时乘六龙以御天”之说。又称震为龙、为善鸣马。表明龙和马均有乾象和震象。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震卦的精神是潜阳奋出,声震八方,如潜龙腾跃,骏马奔驰。所谓“龙马精神”,正是乾卦和震卦的精神。
马有灵性能识途筑城
在古代,马医也是龙医。古代传说中有个马师皇,相传为黄帝时的马医。汉代刘向的《列仙传》说他“知马形生死之诊,治之辄愈”。精于医马的马师皇,还能为龙治病。一次,有龙前来,马师皇说:“此龙有病,知我能治。”于是扎针、灌药汤,治好了这条龙的病。从此,常有病龙从水里出来,请马师皇诊治。再后来,有一条龙索性驮走了马师皇。明代刊刻的《列仙全传》中的马师皇,被刻画为正在给飞龙扎针的图景,身旁卧着马。马师皇的传说也反映了古人心目中龙马归一的观念。
马有灵性,常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春秋战国时,齐国的桓公和国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不知路在何方。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不久便找到出路。秦朝时,为防备胡人,秦人在武周塞里筑城,很多次都是城要筑好时就崩塌了。正在人们无计可施时,有一匹马奔跑起来,反复围绕着一个圈子打转。当地父老觉得奇怪,就依照马跑的蹄印去筑城,筑好的城竟不再崩塌了。于是人们把筑好的城称为“马邑”,就是后来的朔州城。
马为“甲兵之本,国之大用”
马最显赫的功绩是参与了人类的战争,中国古代的每一次战争几乎都有马的存在,因此马也成了武力的象征。《说文解字》解释“马”字称:“马,怒也,武也。”《玉篇》称:“马,武兽也。”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豪杰借助宝马神驹驰骋沙场开创大业,难怪汉代名将马援称马为“甲兵之本,国之大用”。许多名马与古代帝王将相一同载入史册,如大禹有健步如飞的神马飞兔,周穆王有乘之周游天下的八骏,项羽有日行千里的乌骓,曹操有凭空虎跃的绝影,刘备有通人性救主人脱险的的卢,关羽有来去如风的赤兔,唐太宗有南征北战的六骏,唐玄宗有稀世罕见的照夜白……名驹与名人,相得益彰。
作为牲畜,马是“六畜”之首,起着负重致远的作用。作为交通工具,马的速度最快,所以我们至今还称道路为“马路”。在古代,每当边关军情十万火急,驿道上总有情报官骑着马风驰电掣,通过一个个驿站,把情报送达天子面前。皇帝的诏书,也是通过一匹匹骏马日夜奔驰,传遍全国,马的速度往往与国家的安危紧密相关。正因为马在人民生活和国家大事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古人对马一直怀着无比崇敬之情,自周代开始,便出现“以四时祭马神”的礼制。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全国各地主管马政的官员、武职人员和蓄养车马者,均于每年六月二十三日祭马王。
马年如何
摆放吉祥物
农历马年即将到来,很多人都准备在家中挂上以马为主题的吉祥画,摆放马的塑像。在进行这些布置之前,应先弄清楚马的五行含义和象征意义。
马在十二生肖中列第七位,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午”。古书称:“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古人称马为“午马”,皆源于此。在十二月中,午代表五月。《说文解字》解释“午”字称:“啎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午在五行中属火,因此古人常称马为“火畜”。
宋代京城有个画家经常在家里作画,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便不要他的画,掉头就走。这个画家虽然画得不伦不类,但马和虎不仅不相冲,而且还是很好的组合,如果再加上狗,就组成“寅午戌”三合局。因该组合五行属火,五行缺火的人不妨在家中摆放虎、马、狗组合塑像。
马和羊也是最佳组合之一,在地支中属“午未合”,合成的五行也属火,加上羊又代表吉祥,属马和羊的人最适用。不过,虎、马、狗的组合和马、羊的组合对于五行忌火的人和属鼠属牛的人并不适宜,因鼠与马冲,牛与羊冲。
如果单纯挂马画和摆放马的塑像,以一、六、八匹马为佳。一匹马象征一马当先、马到功成。六匹马既有唐太宗骑“六骏”征服天下的含义,又有“禄马交驰”的吉祥寓意,象征发四方财,此寓意取“六”与“禄”的谐音。八匹马即“八骏”,古代有“周王八骏图”,此图象征人才济济,并驾齐驱,又有“发”的吉祥寓意。
另外,龙与马也可以摆放在一起,象征龙马精神。马和猴的组合多为猴子骑在马上,此组合名为“马上封侯”,有两重寓意,一为立即“封侯”,一为以军功“封侯”。
《吉祥艺术》版逢周日见报。来信可寄: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副刊部 钟志荣 邮编:510121 邮箱:gtdrh@yahoo.cn
(来源:广州日报)